在这个舞台,耳熟能详的“大师”齐聚一堂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海上星辉,灼灼其华。各校排演一幕幕戏剧,演绎着一位位大师的生平故事。熊佛西、包起帆、钱宝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齐聚一堂,在演剧中活过来。学生们表演,观众们欣赏,在赏阅中精神得以铭记。近日,上海高校戏剧文化育人联盟启动仪式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并推出了“2024年上海校园大师剧集中展演”。
戴上耳麦,穿上戏服,年轻的学生们俨然穿越时空,在舞台上成了另一时代的人物。铿锵有力地念出台词,上演一幕又一幕故事,大师们的传奇经历,在或激昂或深思的表演中生动再现。《熊佛西》《上海传奇:包起帆》《寻找<姜椿芳>》《相辉》《师说》……来自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等11所学校的学生们,将多个学科领域杰出人物的优秀事迹、光辉历程,以“戏中戏”的叙事结构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舞台上展现。
这正是上海高校戏剧文化育人联盟成立的现场。上海高校戏剧文化育人联盟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戏剧学院牵头,多所高校联合起来,正式启动联盟成立,力图为上海高校进一步做好启智润心、育美化人工作提供广阔平台。
在联盟的成立现场,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还表示,希望上海高校戏剧文化育人联盟通过共建育人机制、共享戏剧人才、共创精品剧目、共育思政载体、共组志愿团队等举措,合力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育校园文化新生态。
随后,上海高校戏剧文化育人联盟推出了“2024年上海校园大师剧集中展演”,以“海上星辉 灼灼其华”为主题,进行成果集中展示。这些剧目都深挖大思政育人资源,以“大师剧”的形式呈现各位大师的故事,让观众们近距离一睹大师们的风采神韵:上海戏剧学院讲述了上戏第一位校长、著名戏剧家熊佛西的故事,上海外国语大学重温校史,追溯中国翻译家、上外前身首任校长姜椿芳……一段段故事,一个个值得敬爱的历史前辈。在舞台上,“大先生群像”不仅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更传递出大先生们令人敬佩的精神内核,带领参演师生、观众沉浸式体验“学大先生、演大师剧、建大课堂”。
据了解,今年是上海校园大师剧项目的第12年,经历多年来的发展,目前大师剧项目已积累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参演师生近万,演出超千场,现场观众达50余万,网络观摩人次更是数以千万。十多年的实践,体现的不仅是大师剧的育人价值,更是让大师资源“活”起来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大师精神从历史和现实中“走”出来,不断启迪和滋润广大师生的心灵,实现艺术与思政的深度融合。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