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正冬至祭扫高峰日,祭扫之余,在“爱心暖屋”里喝一杯暖暖的姜茶
2024-12-2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视频

12月21日是一年一度的正冬至,上午,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位于奉贤区的滨海古园,直击冬至祭扫高峰。

虽然冷空气袭人,但记者看到墓园方面推出了诸如免费姜茶、爱心暖屋、留声磁带等诸多便民举措和思念活动,让市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体验到了一丝丝暖意。

  录下对亲人的思念,将心里话挂在银杏树上  

上午时分,记者在滨海古园2号门广场上看到,这里都是前来祭扫的市民。在广场上设有两个“爱心暖屋”临时休息区,有不少市民坐在里头喝免费的姜茶,聊聊天。步入由帐篷搭建而成的暖屋,这里有供暖设备。暖屋外面则用芦苇装饰起来,看上去十分温馨。一旁的志愿者一边解释一边引导说,“现在是冬至祭扫高峰,有的叔叔阿姨腿脚不便,想要坐下来小憩,‘爱心暖屋’让他们有了休息的地方。”

在暖屋的左右两侧则分别设有两个驿站,一个是思念“忆”站,在这里可以领取书签,写下给故去亲人的话语,将它们挂在银杏树上。“又一年冬至,道爱、道歉、道别,亲人们”“相思浮生苦短”……树上的字里行间传递着对亲人的思念。

现场,市民还可以在留声磁带里录制一段给远方至亲思念的话与感恩寄语。让工作人员小刘印象深刻的是,一早有一位小朋友录了好几遍给天堂里的爸爸的话,真情流露。小朋友还在磁带的空白处用稚嫩的字体写下了一段话。“小朋友是和大人们一起来的,他家里好几个人一起录磁带,大家你讲一句我讲一句,看了特别感动。”

这些留声磁带作为展品摆放在了有声思念墙上,只要摁一下播放键,就可以聆听一段段深情的思念。前往祭扫的yuki在听了录音后感动得流泪满面。

小刘表示,未来,这些市民的录音、书签等都将作为生命文化故事的展品陈列到生命拾光馆里。

暖屋的右侧则设有党群服务驿站,几位社工坐镇,引导市民在文明墙上写下话语,领取免费的包含擦拭墓碑的清洁布、鲜花、暖手贴等祭扫套装。

滨海古园总经理李忠玉告诉记者,今年冬至祭扫高峰的人流量和去年持平,随着错峰祭扫和文明祭扫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上海市民养成了良好的祭扫习惯。“谈起殡葬有一种冷的感觉,但我们通过有声留念、爱心暖屋、热腾腾的姜茶等,让市民感到暖意。”

据其介绍,墓园方面也设置了便民服务区域,提供包括平价鲜花、免费开水姜茶、租借轮椅等服务。如果有腿脚不便、独自祭扫或是遇到困难的老人,还可以预约申请免费的陪伴祭扫服务,志愿者会全程陪伴他们完成整个祭扫环节。

  DIY永生花和手串,以别样方式表达思念  

当祭扫遇上手工,在冬至这样的传统节日里,福寿园园区围绕“指间”这一主题,开展了永生花和手串DIY活动,方便市民以别样方式表达思念。

上海工匠、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名师顾惠明及其团队在现场演示、指导市民动手制作永生花。

据工作人员,永生花的制作材质为木刨花,这种绿色、低碳材质的使用,与福寿园倡导的节地生态葬等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现场,还开展了免费串珠活动,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不少前往祭扫的市民现场亲手制作手串。既可以随身携带留作纪念,也可以摆放在亲人墓前。

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21日 15:00,上海滨海古园累计接待客流量21202人次,累计车流4417车次,福寿园累计接待大巴、中巴和小车5742车次,人流合计21859人次。

据悉,由于今年的正冬至是双休日的原因,人流量相比去年略有提升,整体祭扫情况平稳有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