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商体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这些群文品牌案例创新力十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文旅商体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非遗传承的潮流化趋势势不可挡。文化融入生活,加强全民美育也是必然要求。2024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大会12月22日至23日在上海市奉贤区举办。会上发布的90个2024年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典型案例,呈现了群文的很多新趋势。
在这个全国性群文品牌的评选中,上海有多个品牌入选,也体现了上海在这方面的底蕴和创新力。比如《虹口“国潮四季”非遗品牌活动》以“非遗+国潮”的模式推进非遗传承发展,取得了很多经验。《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让全民美育成为可能。《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则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实践。
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等全国性权威机构评选2024年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典型案例,其实就是为了给全国群文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湖南株洲“街头艺术站”》《四川“MAOin天府”熊猫文创集市》等品牌这次被列为文旅融合IP类典型案例。这些项目其实就是在寻找“文旅+”的可能性。株洲的“街头艺术站”重点在湘江两岸和经济商圈布局,将现有街头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文旅+百业”,文旅商体深度融合,以文旅促进消费,这可能仍是未来推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北京城市图书馆》《深圳福田“星罗棋布”计划》等群文品牌,就是推动城市文化空间的升级改造,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嵌入群众生活场景,提供综合性文化服务的“美”“好”“新”公共文化空间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北京城市图书馆是首都图书馆“一馆三址”的组成部分。“亲民性”是其重要特色。“图书馆+”让人看到了未来图书馆的各种可能性。
近年非遗很热,群文在此方面功不可没。《虹口“国潮四季”非遗品牌活动》《西双版纳傣历新年民族民间文化大游演》等品牌活动类创新案例,在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富有开放、包容、时尚特性,基层群众积极参与的文化活动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至于《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东莞“全国文化主理人大会”》等文化融入美好生活类典型案例,在推动文化与百姓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深度融入群众生活,体现文化赋能美好生活等方面,形成了不少创新做法。《CIOFF推动群众文化国际交流》《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等国际交流类案例,在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在全球的传播力和叙事能力,促进国际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