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批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凯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诗松/文 吴恺/图、视频
“热烈欢迎志愿者回家!”12月24日晚,第十二批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的队员们,在完成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后载誉而归,顺利抵达上海虹桥机场。迎面而来的是鲜花、欢迎横幅和伙伴们期待的面庞。团市委副书记王江、各选派单位领导和志愿者家属一起迎接志愿者凯旋。
2002年起,为配合国家外交战略,援助老挝经济社会各领域建设,团上海市委受团中央和商务部委托,先后派遣了12批共123位优秀青年志愿者参加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援老挝项目。第十二批援老挝项目于2023年启动,5名青年志愿者在老挝开展中文教学、计算机培训、中医治疗领域的志愿服务,为期一年。
三尺讲台的汉语课堂、临床救治的病房诊室、田间地头的调研现场、重大活动的高访接待……在过去一年中,赴老挝服务队队员们分别服务于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中央、老挝万象玛霍索医院、老挝万象109医院(四五医院)开展志愿服务,他们秉持志愿精神,扎实工作,辛勤付出,用至诚爱心和良好形象,为服务老挝经济社会发展、传承中老友谊做出积极贡献。
相比往届,这是一支更加年轻化的赴老挝志愿服务队。1988年出生的姚舜是此批服务队的领队,除了带领好队员们一起并肩服务,他和来自上海惠众农业有限公司的90后青年王春,一同在老挝当起了汉语教师。面对求知若渴的老挝学员们,他们精心准备和制作中文授课内容,并帮助大家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同时,特别开设“MINI TALK”交流分享板块,鼓励学员间相互提问、师生间互动问答,不断强化学员们的日常中文交流能力。截至12月,累计开设中文教学班5个,开展中文授课1025小时,120余名学员顺利毕业。
来自上海市岳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0后针灸医生张晔,和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27岁青年医生沈瑞狮,在老挝服务期间充分发挥中医的独特优势,参与当地常态化的医疗救治工作,结合中医学识特长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聚焦中医治疗和康复理疗,运用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传统疗法,结合现代医疗技术,为当地百姓提供康复理疗的“中国方案”。截至12月,累计救治患者6000余人,开展临床中医教学约65小时,参与联合会诊42起。
服务队中最年轻的志愿者,来自上海锦江国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林正闻出生于1998年,在服务期间主要负责计算机(IT)培训,积极搭建起IT领域赋能培训体系,并围绕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代码编程等前沿科技,建立完善的课程库,以帮助老挝青年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截至12月,累计为老挝青少年和老挝党政机关青年开展计算机(IT)培训授课39次。
此外,为了推动中老两国青少年间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与推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工作之余,还创造性地结合中国传统佳节开展中老青年新年、端午、中秋节等主题活动,通过讲解佳节习俗、体验民俗制品、品尝传统美食等形式,带领老挝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风土人情,沉浸式领略中国节日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赴老挝服务队累计举办各类文化交流展示活动18场,覆盖近3000人次老挝青少年。
“奔赴山海,为国增光。团结奋斗,全力以赴。挥洒青春,践行使命。志愿有我,挺膺担当!”一年间,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在出征仪式上的铿锵誓言。就在志愿者归期前的12月18日,老挝团中央为这5名志愿者颁发了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65周年青年奋进荣誉勋章。作为中老友谊的“接棒者”和“传承者”,他们为增进中老两国文化交流奉献了青春力量,用志愿服务担负起民间外交的责任使命,在两国民心相通的画卷上留下青春绚丽的一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诗松/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