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文化报告|青年演员窦进:抓住机遇,不放过!
2024-12-30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常鑫/图、视频

9年之间,曾经被大学的台词老师戏称是班里的“木头”,到如今在《曾经如是》《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如梦之梦》《幺幺洞捌》《镜花水月》《张爱玲的最后一夜》挑起主角,舞台上过招的均是像金士杰、郑佩佩、刘雪华、郝蕾、樊光耀、倪妮等表演前辈。

对青年戏剧演员窦进来说,走出校门开始,这9年充满了幸运,但是真正配得起这份幸运的恰恰是一步一个脚印,“吃”下每一个角色。机会来临时,接得住招,保持不断向前的信念感。她认为,表演可以通过技能技巧去藏拙,而那些真情实感才是真演技,它是演员共情角色的一种能力。本期《Z世代文化报告》对话青年演员窦进,听听“一位戏剧演员的自我修养”,一起复盘2024,展望2025。

  ※ 从零开始历练成长 ※  

青年报·青春上海:你的剧场经验从零开始,当初怎么会和上剧场结缘?

窦进:2015年,上剧团成立,那一年我刚毕业,和同学一起坐高铁从南京来上剧团面试,很幸运,能成为赖声川老师的第一批签约演员。

青年报·青春上海:表演的起点就是和戏剧大师展开合作,是不是成长的速度更快一些?

窦进:我第一次登台的角色,在2015年12月上剧场的开幕大戏《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是和郑佩佩老师合作的。我在剧中饰演的角色是“搬沙子的人”,全篇我一共只有一句台词,就是“这个手表怎么卖啊?”舞台上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后面充作路人,以及负责两个场景之间搬沙子的工作。确实非常幸运,这是我人生节点上非常重大的一次机会,在毕业之际就能得到一位非常知名且有实力的导演青睐,在他手底下进行表演的学习。起点当然是高的,成长的速度也很快。

我算是一步一个脚印这样走过来的,从最初可能只有一句话台词的角色,到后面每隔一段时间,赖老师看着我们成长,你吃下一个角色,沉淀了一阵子,有了进步,他就会给到你一个新的角色,可能会比之前的更难,等于每一次都是新的挑战,你吃下了它就变成了机遇,这个机遇你拿到了,就会迎接下一个挑战。

青年报·青春上海:整个历练的过程,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窦进:对我来说,角色的最大挑战其实是在2019年,那时我第一次接到一个大主角,话剧《曾经如是》里的说书人JJ这个角色,她的台词非常长,当时所有人都下场了,只有一束光在黑暗中打到我身上。我要一个人在台上说大段独白,我心里感到非常孤独,一度站在黑暗中有一种恐惧感。演员在演戏时,有对手在,其实非常安心。所以说,独角戏的演员真的值得敬佩。

这部戏是时长6个小时的大戏,剧中又是和郝蕾老师这样非常优秀且有实力的演员合作,我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这部戏让我印象深刻。当我把这个角色拿下来之后,我演戏的体量就被撑开了。

体量这个词,我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我们演员经常会用到,用它来形容自己能承载多重要的角色,你能够撑得起多长的一条主线,这是我们对体量的认知。那部戏让我的表演体量撑开了。之后就接到了《暗恋桃花源》云之凡、《宝岛一村》冷如云、《如梦之梦》顾香兰、《幺幺洞捌》舒彤等一系列主角。所以我很感恩赖老师愿意相信我,把那些很重要的角色交给我去完成。

  ※ 舞台上最生动的一堂课 ※  

青年报·青春上海:在近年来的舞台作品中,你个人最喜欢哪一部戏里的角色,原因为何?

窦进:顾香兰是所有戏当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私心而论,因为我演她。在《如梦之梦》中她是由三个演员组合完成的一个角色。三位演员冥冥之中要去观察对方,找到三个人之间的一个连接,这个连接,不同组合的人来演,一定是不一样的。我们三个人几乎不同台,不同时间段,饰演顾香兰的不同年龄段,但这一条隐隐的连接线是放在我们心中的;这样才有可能让观众相信三个演员所诠释的是同一个人。

顾香兰,对我表演生涯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本身是一个悟性比较差的学生,我经常说自己从零开始,在赖老师手底下慢慢成长。上大学时,我怎么也学不明白表演,我很努力了,但就是学不明白,被我的台词老师戏称是我们班里的“木头”,张口说话说不出来,站在台上不知所措。老师跟我讲的,我也理解不了。可能因为我的生活一直都比较单一,没有那么多丰富的经历,所以我很难立刻与角色共情。在大学没有学到怎么办呢?你又很幸运,被赖老师挑到了上剧场,硬着头皮也要上。

于是,我的表演就是在实战当中积累经验,通过一场一场演出去成长。我的同龄人演得比我好,我就去看人家怎么演,他为什么可以演得这么好。也很有幸,跟那么多优秀的前辈在一起,去学习他们如何演戏。从模仿开始,再到分析他们的心理动机,舞台上角色的心理动机,他的一条行动线是为什么?一点一滴去磨练演技。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很难解决,是因为我的个性过于理性,对于分析我非常擅长,但对理解和表达情感是困难的。这9年当中,我非常努力去做准确表达情感的功课。现在,我可以相对表达得清楚一些了,但理解和感受它,那不是我在台底下练100遍台词就能解决的问题。

拿到“顾香兰”这个角色,也非常巧合,在人生的节点上我总是很幸运,当时我并不是这个角色的第一人选,第一人选因为身体不适,我临危受命。那时,距离演出不剩半个月时间了。我记得就在总监室,赖老师和我说:“希望你来演顾香兰。”我说:“老师,您是认真的吗?”赖老师说:“你不要害怕,你已经长大了。”那一刻,我眼泪都要下来了。我没想到,老师这些年一直关注着我的成长和变化。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不是那种恶意的质疑,而是一种担心,担心你能不能行,这么大一个角色,这么重要一个IP,如此体量的一个盘子,你能不能撑得住?

现在回想,我那时并没有太在意,也没有听到这些声音,因为任务太重了,一心就想着赶快把这个角色拿下,至少60分我要拿到,我要对得起观众,我要对得起老师对我的信任。

《如梦之梦》有一场戏,是顾香兰从天仙阁出走,她要跟众姐妹告别,那场戏真正让我在台上感受到了真情实感。

话剧舞台,表演的技能技巧非常重要,演员有时身体不适,或者今天一整个不在状态,都可以通过技能技巧去弥补当时情感状态的缺失。这些年里,很多时候我都在用技能技巧去演戏。只有在那一场戏中,站在舞台上,我突然发现自己可以不在乎技能技巧,不在乎我的声音是否优美,我的背够不够挺直,我的脖颈线够不够漂亮,这些都不重要了。当时,我看着司雯姐姐,她是我剧场里最好的姐姐,她在剧中饰演我的“妈妈”十里红,我最后跪下来向她告别,那时我积攒了八九年的情感一下子出来了。我知道那一刻,我跟她告别之后,可能一辈子不见。于是,站在舞台上,我就不理智了,什么都不想了,心中万般无奈和悲伤,有绝望,也有那么一丝希望,至少“我(顾香兰)就要飞出去了!”所以,顾香兰是我至今最喜欢的舞台角色。

  ※ 幸运总是眷顾做好准备的人 ※  

青年报·青春上海:主演《如梦之梦》这样的超体量大戏,有哪些表演方面和人生方面的感悟?

窦进:我觉得表演一定程度上救了我的命。我其实很容易内耗,不太会说话,比较i人,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小的时候,会用这种方式去逃避,感觉大家可能不太喜欢我。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去爱大家,也不去爱这个世界。这样很酷,也Ok呀!学了表演以后,我才发现,这是我性格当中很大的问题。因为如果你心中没有爱,你就无法与角色共情,更没办法把这种爱的能量传递给观众。你演出来的角色,肯定是冰冷的。为了演好戏,我开始改变,慢慢去接受爱;才发现周围都是爱,充满了温暖,我要把这些爱呈现在舞台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逐渐在舞台上挑起大梁,如何看待成长?

窦进:这些年我很努力,不光在舞台,也在我的生活当中。毕业时我的技能技巧是差的,长得也不漂亮,这些我是知道的。我走到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力的。那么到底还要不要从事表演?我确定自己很喜欢,那就坚持去做。为此我列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清单,去改变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提升演技。这个计划从形体到台词,包括学乐器、健身、减重,也包括带牙套矫正牙齿,这些努力让我对自己有了信心。我只是压力大,但是有信心的。所以接到“顾香兰”这个角色时,确实有点紧张,但并没有害怕,反而我非常兴奋,非常开心。开心的是我可以接到一个新挑战。因为兴奋,所以也没有过多在意质疑的眼光。如果能够一直保持不在意他人眼光,反而不容易内耗,其实是非常好的人生状态。

青年报·青春上海:会一直从事表演工作吗?

窦进: 当然希望它能是一辈子的事业,在上剧场这9年我非常幸福,不管是演小角色还是演主角,都很幸福。马上要迎来第十个年头了,还能和小伙伴一直演戏,身边有非常照顾我的哥哥姐姐、表演前辈,很荣幸我也很感激。那么第二梦想,就是希望能够做一个好的编剧。

青年报·青春上海:作为赖老师手把手带大的上剧团成员,你从赖老师丁姐身上学到了哪些? 

窦进:赖老师和丁姐都是非常温暖有力量的人,有的时候你都不需要跟他们一起做事,只要待在他们身边,就能感受到稳定的能量。我从赖老师身上学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演员也要顾及整个戏剧的大节奏。创作中赖老师通常在全局可以把控之下,会给予演员充分的创作空间。演员可以自己尽情地设计自己的表演节奏,只要不影响整部剧的大节奏,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演,他是任由你去发挥的。因此,我学到不但要关注自己角色的小节奏,也要关注整部戏的大节奏,了解整部戏的动向。如果一台戏的节奏不对,演员一个人再出彩,对观众来说都不重要。演员之间要互相配合,相互补台。如果有些表演拖了节奏,其他人要试着把节奏抢回来。每个人都要保证整部机器的顺利运转。所以我有意识地要求自己不能在舞台上过度自我享受,过度留恋高光时刻,这些是他给我的重要提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作为Z世代的文艺工作者,如何去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窦进:首先我觉得Z世代的文艺工作者们非常有热情,他们对文化的多元性、包容度很高,很容易去理解和接纳。戏剧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地去发扬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我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好的舞台形式,好的舞台作品出现,有更多的舞台创作者,年轻的Z世代进入戏剧行业,这本身就是在发扬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点值得期待,也让我很兴奋。

青年报·青春上海:能不能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2024年?

窦进:今年我是激情的,亢奋的,不断往前冲的一年,因为今年我演了很多新角色。新的事情,新的角色,新的挑战,我都很喜欢。站在2024年年末,我给自己的寄语以及对明年的期许就是要沉淀,在不断地往前冲的过程中思考,让自己的肩膀能落下更多爱与责任,让自己变得有质感,不要轻飘飘地往前冲,能够更有实力地往前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