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跨年“卷”起来:不仅要事先做功课,还要锻炼登台的胆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各大艺术展馆就在今晚启幕。记者注意到,相比往年,今年的跨年活动文化味更浓,甚至参加跨年的观众还必须要做一点功课,才能深得其中之妙。
这个跨年活动有点“门槛”
这要做一点功课的,当然主要是指上海博物馆12月31日晚7点启幕的“众神的派对——古埃及文明大展迎新奇妙夜”。其实在过去几年间,上博举行过多次博物馆奇妙夜,但这次显然厚重度更高。活动试图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多维度的五感互动体验,让人对古埃及文明的精髓有所体悟。
“做功课”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众神的派对”究竟有哪些神。在青年报记者看来,这其实还是一个有一点门槛的跨年活动。届时,观众走进博物馆大厅就会遇见祭司手持鼠尾草香氛和羽毛进行“净化”仪式,祝福观众摆脱烦恼,迎接新一年。每个整点钟声敲响,一楼大厅主舞台就会上演奥赛里斯的重生舞蹈,复刻一场古埃及“重生”的神秘仪式。
这些仪式都发生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如果事先没有了解,那很难体验到全部的“仪式感”。角色扮演是上博奇妙夜传统项目。今年跨年夜,猫神巴斯特、鹰头神荷鲁斯、爱与美之神哈托尔等古埃及神明将在祭司们簇拥下全场巡游,观众们也可以加入巡游队伍。整个活动将持续到2025年1月1日零时30分。
以充满松弛感的方式跨年
上海图书馆东馆今晚6点将启动“阅读开放麦跨年夜”。“开放麦”是近年的热词,即open-mic,是一个对所有人开放的麦克风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报名上台表演脱口秀。据悉,这种方式不仅是舞台新人锻炼表演风格和打磨段子的好地方,也是观众享受娱乐、见证喜剧奇迹的舞台。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上图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比较沉稳和严肃的,这大概与阅读的气质有关。不过“阅读开放麦跨年夜”显然将打破人们的这一固有印象。据悉,在2024年的最后一夜,上海图书馆邀请所有热爱阅读的作家、编辑、播客、读者,以开放麦的形式,读出这一年我们最爱的句子,用文字、语句,拼凑出我们对2024年的理解和回忆,共赴跨年阅读盛宴,用文字的力量照亮2025年。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次上图的“开放麦”确实相当开放,邀请的嘉宾领域很广。既有徐默凡、顾真、胡桑、张怡微和三三这样的被认为是“阅读制造者”的作家、编辑、翻译家和学者,也有“市民讲书人”朱惟杰、阳千惠,甚至还有韩国文学账号Goodbyelibrary主理人叶梦瑶,9岁的AI工具小能手季沛羲等。
活动到晚上9点结束。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每个参与开放麦的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谈论自己对于阅读的理解。整个活动会充满松弛感,而以这样的方式跨年,上图一定会让人耳目一新。
海派风情点燃2025“上海新年第一游”
“上海新年第一游”是徐汇跨年的一个标志性品牌。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海新年第一游”主打海派风情,让城市古韵与现代时尚交织,特邀境内外游客及在地留学生等乐游徐汇共跨年,通过打造更多新场景、新消费,全景展示上海的“诗和远方”。
活动将从今晚6点开始,一直持续到2025年1月1日凌晨1点。上半段的活动主要集中在2024年刚刚开幕的西岸梦中心。包括了天猫市集、嘉年华冰场、市集音乐表演、灯光表演、冰上舞蹈表演和管弦乐巡游表演等。值得一提的是,灯光秀是每整点和半点都会举行,届时浦江之畔将成为灯火的海洋。
下半场“上海新年第一游”移师龙华市民广场。“迎八方游客,撞龙华晚钟”的主题点名了活动的方式和目的。撞龙华晚钟的传统跨年形式,而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参与其中,形成文商旅融合的场域。
主办方告诉记者,中国对一些国家施行单方面免签之后,上海的外国游客大幅度增加,他们对上海的文旅商服务需求很大。而“上海新年第一游”显然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来上海的理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