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家门口聆听“梵婀玲之魅”,品味建筑与音乐双重魅力!
2024-12-31 上海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2024年,时值中法建交60周年。近日,由徐汇区湖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主办、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协办、上音附中附小的十余位师生倾情演绎的“梵婀玲之魅——小提琴专场音乐会”在位于梧桐区的上海老房子艺术中心展演。本场音乐会汇集了多位法国作曲家的小提琴作品,听众们沉浸式感受建筑与音乐交融的双重魅力,品味冬日梧桐树下音乐街区的法式浪漫。

外立面上简洁抽象的纹饰和浮雕,让上海老房子艺术中心韵律感十足。音乐会现场,灵动的音符承载着上音学子对这些法国乐曲的理解与思考,悠扬地透过上海老房子艺术中心的门窗,飘入武康路这条百年历史文化名街,路上行人纷纷被这美妙的音乐吸引,循声迈入,驻足聆听。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圣桑的“哈瓦涅斯舞曲”、拉威尔的“茨冈”音乐会狂想曲……一曲曲经典旋律让古典乐迷们沉醉不已,不少观众不禁跟随旋律打起节拍。

杜布瓦的“叙事曲”、丹克拉的“威尼斯狂欢节”主题变奏曲、马扎斯的“小提琴二重奏”等很少被公开演奏却别具一格的佳作则让听众们耳目一新,愈加惊叹于这些上音学子们开阔的视野与不凡的演奏水平。

现场座无虚席,还有很多热情的听众全程站立,静静聆听了这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曲终人不散,雷鸣般的掌声久久回荡在老房子艺术中心。这些未来演奏家们的精彩演绎,让音乐街区焕发更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今天的演出展现了05后、10后新生代的精神面貌,能在冬至用美好琴声给市民们带来温暖,我和学生们都深感幸福。”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附小小提琴专业教师魏韵在音乐会结束后感慨道。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附小坐落在梧桐区,它是培养高等音乐院校后备生的名校,与湖南街道的“音乐街区”可谓珠联璧合。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初一学生杨霈雯行云流水地演奏了圣桑著名的“哈瓦涅斯舞曲”,她兴奋地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在老洋房里演奏,大空间里呈现的音色、音效比在家练习时更胜一筹,现场听众的热烈掌声让她更坚定了对音乐的热爱。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一学生陈可逸在参演后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音乐无国界”,她赞叹这场音乐会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音乐能在旋律中使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灵魂的共鸣。

这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初一新生、德国籍的Stella Rüther首次在中国参与有独奏的演出。演出后她难掩心中喜悦,赞叹道:“上海老房子艺术中心融合了欧洲建筑艺术与中国文化思想,让我感到非常熟悉和亲切,我觉得在这里演奏古典音乐非常浪漫温馨,也更能体会到作品的动人内涵。”

湖南街道地处上海音乐文化最为浓郁、音乐人才最为集中、音乐演出机构最为密集的区域。近年来,街道依托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统筹辖区文化共同体优质资源,以“青年发展型街区”和“文化生活共同体”为重点,让音乐流淌进社区,建设沪上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音乐街区,打造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形象高度匹配的“梧桐乐·音乐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推动青少年与音乐街区“双向奔赴”。

与此同时,街道也积极回应广大青少年对音乐街区的热切期盼,联动46家音乐街区共治委员会成员单位,共同探索大中小幼社五级贯通、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音乐街区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加大对‘音乐+’‘+思政’的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思想引领力强、文化传播力强、综合竞争力强的特色音乐街区,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育人目标,巩固深化音乐街区“15分钟思政育人实践圈”建设成果,让喜欢音乐的青少年能够沉浸在无处不在的音乐艺术氛围中,感受建筑与音乐交融的双重魅力。

编辑:黄烨

来源:文明徐汇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