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国度,跨越文明,第十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在上海久事美术馆揭晓
2025-01-02 专题

上海久事美术馆举办第十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 10)颁奖仪式。受访者供图

杨颖/文

近期,第十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 10)颁奖仪式在上海久事美术馆举行。中文投稿者奚源斩获大奖,来自英国威尔士的迪伦·休、中国台湾的王襦萱和英国伦敦的路易斯·善卡尔获得二等奖。

国际艺术评论奖举办十年以来,共收获2618篇稿件。本次第十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共收到中、英文稿件344篇。稿件作者来自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英国、美国和德国位居投稿量前列,澳大利亚、希腊及丹麦哥本哈根等地紧随其后。

国际艺术评论奖在中国经历了非凡的十年,在这十年历程中,组委会和评审团不断探讨艺术评论的标准问题,涉及写作风格的明晰、展览在时间和地理上的语境化处理、作者立场的明确性及其与观点的相关性。此外,还讨论了展览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艺术评论写作的影响——是否选择本身并不那么重要,而真正重要的是写作本身,而非其评论的对象。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联席主席亨利·梅里克·休斯说道:“艺术批评不只是朝向艺术内部观看,它必须关注艺术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与政治文化。近年来,IAAC对地域个性化的关注也在逐年增加,投稿者具有不同地域文化背景非常重要,艺术批评所做的应当和批评者所处的生活相关,即将出版的IAAC十周年纪念刊物也将印证与概括这一变化。”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联席主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孙向晨表示:“IAAC的独特之处是采取中英文投稿的方式,让更多非英语思想进入到英语世界之中,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做法,是一种把世界不同部分联系起来的努力。人类需要跨越种族,跨越国家,跨越文明,建立起人类间的友谊。在小小一个地球村,相互拜访应该是家常便饭,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渠道。不仅中国需要更多地融入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倾听来自不同于英语世界的声音。”

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主办方之一,久事美术馆馆长谷际庆表示:“本次颁奖典礼的结束,标志着国际艺术评论奖下一个十年的开始。久事美术馆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通过多样的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搭建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平台,促进全球艺术评论的互学互鉴。”

杨颖/文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