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学生遇到由百年建筑厂区变成的“都市人文美学街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100余棵超百岁树龄的参天古树郁郁葱葱,40栋焕新百年厂房老建筑独具异国风情,占地100亩的工业遗存变身“都市人文美学街区”,打造而成的上海城市更新商业街区“EKA·天物”自对外开放运营以来,成为网红打卡地,除了受到市民的追捧,也吸引了一批师生来调研。
记者从上海杉达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获悉,目前“EKA·天物”辟出了200多平的工作坊作为学院师生创作和上课的场所。等过了寒假,学生们就可以到工作坊上课,参与街区文创产品的设计。
走出校园办学,在人文商业街区开设校外工作坊
“EKA·天物”由老厂房实施大规模改造而成,运营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的该商业体,集消费休闲、文化艺术、生活美学、设计展览、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把城市更新与完善公共服务,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结合起来,成为吸引越来越多居民拍照打卡的网红新地标,每天都有数万人次客流来此消费、参观。
上海杉达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与“EKA·天物”的缘分始于一年前,一个希望让学生能实现校企合作,一个则希望吸引更多新鲜血液到街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双方的合作堪称一拍即合。
上海杉达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李光安告诉记者,学院2024届优秀毕业设计展演就是在EKA·天物铜堡举行的。为期一个多月的毕业展所有的毕业设计题目都来自企业或者学科竞赛的真实课题。
在EKA•天物创意奖颁奖仪式上,来自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时尚传播等8个专业的48件优秀毕业作品获得了表彰。EKA•天物提供经费支持,作为横向科研奖励优秀毕业设计作品。李光安表示,这些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不仅全方位展现出杉达学子在艺术、传媒、时尚领域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可能,还体现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未知的勇敢探索,是对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尝试。
在学生作品展演期间,天物空间创始人、嘉韵投资董事长陈国善对学生制作的手工书籍作品《天工开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巧合的是,EKA·天物的企业名称就是源自《天工开物》。
据李光安透露,目前学院正在和EKA·天物联合开发《天工开物》书籍文创礼品。希望在高品质、高规格的前提下,做出更具古朴韵味的佳作。“天物还和我们对接了街区内的商家,目前正在洽谈产品设计和开发事宜。”
不仅如此,一个200多平米的工作坊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装修中,年后将迎来学院的老师和骨干学生在这里上课、创作。
走出象牙塔,走进充满烟火气和人文气息的“都市人文美学街区”,李光安有着自己的考量。“当学生们自己的设计作品能在真实商业社会展出,受到市民的青睐,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对于即将到街区上课,未来也许还能参与文创设计,在杉达攻读视觉传达专业三年级的马媛充满了期待,“有次,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EKA·天物,这里的每一栋楼都长得不一样,如果将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场地搬到那里,更有利于我们接触更真实的商业社会,设计出来的东西会更接地气。”
毕业即就业,社会实践的空间为大学生就业“热身”
“能否给更多的大学生提供毕业直接就业的心仪岗位,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嘉韵投资总经理詹先泉表示,“天物”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为此,嘉韵公司与上海杉达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等一些高校进行校企合作,“EKA·天物”作为上海杉达学院实践教育基地,专门为艺术设计人才提供艺术设计、新媒体活动运营等相关社会实践的空间,在产教联动中,为文化产业培育人才和推动产业升级,便捷提供了大学生有的毕业就直接对口进街区创业的一种“热身”和选择。就在毕设展演结束后,有些获奖学生当场表示,毕业后就留在街区,谋求个人的专业发展。
他还介绍说,自试营业以来,街区在众多特色建筑空间内举办展览、社群、市集等各类活动已有200多场次,吸引了许多周边居民、建筑爱好者、热爱艺术的年轻一代、讲究生活方式的中高端消费群体,乃至纯粹的打卡逛街者。“也因此,一些高校大学生、青年白领钟情的前卫性娱乐、办展、餐饮等品牌的营销,也纷纷加入街区策划、招商和创变的队伍中来。据统计,开园以来,街区已向社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000多个。随着后续极地科普馆、剧场、天物放映、酒吧街等丰富多元的业态入驻,街区还可以提供更多适合年轻人就业的新岗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