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充满青春创意的学生创意项目落地,交大文创学院将“创业”作为课程体系
2025-01-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传播中国文化美甲的穿戴甲跨境电商、教老外了解上海咖啡文化的COFFEE IN SHANGHAI、引领文创人力资源风向标的文创空间站……一个个充满青春创意的学生创意项目展现出00后独有的敏锐视角和责任意识,为高校与产业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共创与共荣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也以年轻的视角和青春的力量,服务美好生活、贡献产业创新。

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与德必集团联合举行的“创基金”5周年共创大会暨新一届立项大会1月6日在德必上海书城WE举行。近年来,产教融合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让青年学子走出课堂,前往产业一线,在感受时代脉搏与行业节拍的同时培养创新理念与创业思维,成为了如今高校育人育才时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文创学院介绍,自2015年成立起,就将“打通文创产业与文创教育”作为文创育才的核心理念与重要目标,致力于在多领域探索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意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创新模式与创新方法。除了积极配置来自全球的外籍师资,为学生提供全英文授课的英文学习环境以外,文创学院也在课程设置上精益求精,安排了大量的人工智能、调研、实践类课程,鼓励学生们时刻关注前沿,亲身体验与感受行业“脉搏”。2019年,文创学院与德必集团联合成立“ICCI-德必产教融通创基金”,将学院实践育人的探索推进了一大步。

“创基金”还因此开创了一种有趣的授课方式——将“创业”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学生的日常课堂,采用“学分+基金”“校区+园区”“文创+X”的教学模式,鼓励高校学生聚焦社会热点与行业前沿进行创新实践,在创业项目中锻炼个人能力,并获得来自产业一线从业高管的指导、建议与反馈,可谓边学知识边创业,边学创业边成长。

在“创基金”的支持下,学生们得以积极参与跨界实践带动跨学科教育,与文创行业保持紧密联系与洞察,在一次次的创业探索、行业交流与实践反馈中激发创新思维、创意能力和创业精神,同时为行业提供创新理念与创新建议,实现文创教育“产教共创”模式的良性循环,取得了较好成效。“创基金”实施5年来,平均每年产出10个项目。

此次,同样有10个新项目确认立项。10位共创导师也登台亮相与学子们见面。他们尽管背景不同,但都充满文创热情,干劲十足。此外,学院培养出的文创校友们也回到课堂组成了“学长指导团”,热情助力学弟学妹,实现文创课堂的良性循环。

文创学院院长张伟民表示,“创基金”是文创学院十年育人理念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学院“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导向”的育人理念的具象体现。“‘创基金’将产业界的实际需求与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科研方向紧密融合,是交大在产教融合育人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尝试,也为国内高校与文创产业的共融共创开了先河。2025年是文创学院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学院将继续积极联动行业资源,让高校在输出文创产业高端管理人才的同时,也输出高校治理和创新思维和创业项目的种子与火花,实现产教共创共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