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了那么多年,印象派还是如此震撼人心!上博开年大展“印象·派对”展即将开启
青年报· 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虽然过去了135年,凡·高的画还是那么令人震撼!”1月13日下午,随着文森特·凡·高作品《维格伊拉运河上的格莱兹桥》在众人的一片惊叹声中开箱,上海博物馆东馆开年大展“印象·派对:POLA美术馆藏印象派艺术大展”正式进入布展阶段。该展览1月22日至4月21日对公众开放。
日本的POLA美术馆以收藏印象派绘画著称。本次展览是POLA美术馆的首次大规模海外展览,也是上海博物馆在印象派走过150年之后,首次全景式梳理印象派艺术的发展及对后世广泛影响的一次重要展览。
展览汇聚30余位艺术巨匠的近70件经典之作,涵盖从莫奈、雷诺阿、塞尚、凡·高、高更,到马蒂斯、毕加索等印象派及后印象派代表作品,特别呈现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杉本博司、草间弥生等当代艺术家的创作,犹如群星辉映,带领观众沉浸在一场盛大而热烈的艺术派对之中。以光影与自然为线索,展览不仅呈现印象派艺术捕捉瞬间之美的卓越成就,还深入探讨其在野兽派、立体主义乃至当代艺术中的延续与革新。
当天的开箱作品是凡·高绘于1890年的《维格伊拉运河上的格莱兹桥》。凡·高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1888年2月,凡·高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这座风景如画的小镇被视为世外桃源 ,阳光明媚的南法乡村激发了他对色彩的热情探索。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以阿尔勒风光为题材的作品,本作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通过饱满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捕捉了法国南部阳光灿烂、色彩丰富的风貌。
“印象·派对”展共分为六个部分,向观众呈现艺术如何在百年流变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催生新的可能,在漫长派对的尾声,观众也将从旁观者变身艺术变革的见证人。“破冰游戏:现实主义、巴比松画派与印象派前奏”展现了以库尔贝、柯罗和马奈为代表的“率先打破坚冰的力量”的实践,他们受过学院派的技法训练,却热衷通过表现现实生活和日常风景挑战学院传统。
“舞池中央:印象派画展与印象派的诞生”呈现了1873年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和西斯莱组建“无名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艺术协会”,及次年包括他们在内的30位画家联合举办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前后的事情。“烟火辉映: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崛起”则是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修拉和西涅克,以及塞尚、高更和凡·高等后印象派画家的舞台。
“霓虹照夜:印象派之后的现代主义艺术”则展现了现代艺术家们的实践。包括马蒂斯的晚期肖像,布拉克和毕加索沿着塞尚的探索路径继续前进等。绘画终于第一次不再追求“再现”真实,而是画家“表现”物象的载体。“复调回响:西洋绘画在东方”是西方艺术影响东方艺术的写照。黑田清辉最早于日本开设人体写生课程,堪称西洋绘画在日本发展的奠基人。王悦之、陈抱一等中国艺术家曲径通幽,于日本接触到西画技巧和基于西画训练的美术教学体系,并将其带回中国推广。刘海粟、佐伯祐三、常玉、潘玉良等亚洲画家均曾远赴巴黎,为方兴未艾的现代主义派对增添了来自东方的声部。
“余兴派对:当代艺术中的光与空间”是一次重要的延伸。本单元位于上博东馆第三特展厅,展厅内的大部分作品都指涉一种室内空间的隐秘特质或室内外的空间关系:草间弥生的装置打破了私领域的界限,以标志性的波点呈现了当代个体的精神焦虑与幻觉;而在马克雷的作品中,来自不同影像的“门”串联成萦回的复数时空,如同永不终结的迷梦。
此次展览也是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的第五展。作为上博“大博物馆计划”的重要组成,“对话世界”系列旨在联手联手世界知名的博物馆,自主策划,联合办展,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让上海成为“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的重要窗口。目前已举办了“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等4个展览,成为上海艺术展览的“门面担当”。
记者了解到,“印象·派对:POLA美术馆藏印象派艺术大展”门票按实名制售票、即约即售的模式进行销售,将于2025年1月13日16:00开放购票,观众可在微信搜索“上博参观预约小程序”购买,门票分为全价票(80元)和优惠票(40元)两种。
青年报· 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