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剧《巴黎圣母院》百场达成!它在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2011年,著名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作为文化广场首部年末大戏连演24场,首度亮相即引发轰动。2025年1月18日,该剧迎来了在上海文化广场的第100场演出——14年的时间,它历经5轮演出,覆盖18万人次,终于迎来百场庆典。“在《巴黎圣母院》获得巨大成功后的数年间,法语音乐剧与沪上观众之间渐渐形成了正向的循环。”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费元洪表示,正是始于该剧的这一“良性循环”,让沪上音乐剧市场走出了区别于百老汇、伦敦西区等传统音乐剧重镇的发展之路,带动了包括法语音乐剧在内多语种音乐剧的健康发展模式,“未来,我们将继续为观众挑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剧目,足不出沪共赏多元文化。”
极具纪念意义的百场庆典
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由维克多·雨果同名经典著作改编而来。本剧由吕克·普拉蒙东作词,理查德·科西昂特作曲,是法语音乐剧的里程碑式杰作,风靡全球,一举奠定了法语音乐剧的世界地位。剧中没有对白,全部剧情皆由50余首歌曲的演绎串联呈现,自1998年诞生以来,“唱跳分离”“以歌带戏”的模式,更引领了大部分法语音乐剧的制作和运营方式。
本剧打造了《大教堂时代》《美人》《波西米亚少女》《再为我跳支舞》等诸多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同时,在基本音乐剧框架中融入大量流行音乐元素,巧妙地将美声唱法和摇滚乐有机联系起来,极具视觉效果的舞台背景和尽情投入的表演与之完美结合,荣获加拿大FELIX艺术奖项“年度剧作”“年度最佳歌曲”与“年度最畅销专辑”多项殊荣,兼具历史纵深感与现代性。
2024年12月7日,在经历灾难性的大火五年之后,巴黎圣母院重新向访客敞开大门,标志着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的重生。在教堂前的广场上,一场古典与现代交融的音乐会华丽上演,《巴黎圣母院》各代卡司相聚一堂,为重生的圣母院高歌,历史的厚重感与艺术的想象力在此刻交融。而在国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和美之歌》中,音乐剧演员吉安·马可·夏雷提、安杰洛·德尔·维奇奥和达米安·萨格,带来了剧中经典选段《美人》,还以《大教堂时代》的演绎,共同书写了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传奇。巴黎圣母院作为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符号,无论是其建筑本身,还是雨果留下的传世巨作与后世衍生的音乐剧作品,都牵动着两国人民的心,使得我们在动人故事与旋律中同频共振。
为了纪念在上海取得的成绩,由法国兰蔻倾情呈现的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本轮上海站演出,卡司阵容可谓豪华。1998年首演中“副主教”弗罗洛的扮演者——年逾七旬的丹尼尔·拉伏瓦,强势加盟本轮演出,他说:“我希望能够永远演下去,但是我不知道我能演多久,每一场演出对于我来说都是‘有生之年的珍藏版’,我很珍惜,希望你们也能喜欢。”而此前在《唐璜》《卡萨诺瓦》中大放异彩的音乐剧演员吉安·马克·夏雷提首次作为“格兰古瓦”一角登陆上海舞台,深受上海观众喜爱的安杰洛·德尔·维奇奥、爱拉达·达妮、达米安·萨格、亚丽齐·拉朗德以及杰伊也悉数回归。
助力中国音乐剧市场的突破
2011年,英语版《巴黎圣母院》作为文化广场首部年末大戏连演24场,首轮演出即吸引了39459位观众,他们的热情与真诚,亦悄然叩响了法语音乐剧的大门。2019年7月与2020年1月,20周年纪念版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来沪,两轮40场演出共吸引观众72447人次,场场爆满,盛况空前。去年9月,《巴黎圣母院》阔别五年再度归来,18场演出开票即售罄,共计33091位观众走进剧场,共赏经典;此次再度作为年末演出季收官之作归来,更是迎来了在上海文化广场的第100场演出,截至目前已全部售罄。
百场演出结束后,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费元洪与《巴黎圣母院》制作人尼古拉·塔拉尔共同登台,讲述多年来双方在法语音乐剧领域的深耕与合作。费元洪表示,回顾过去的14年,文化广场一直是诸多法语音乐剧在上海乃至全国的积极推动者,“《巴黎圣母院》凭借其独具特色的写意审美和与中国观众的情感共鸣,为非英语音乐剧在中国市场的突破树立了典范”。尼古拉表示:“法语音乐剧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上海文化广场的独具慧眼与大力支持,很高兴《巴黎圣母院》在上海文化广场达成100场,相信下一个100场和200场也会早日到来。”
确实,继2011年《巴黎圣母院》大获成功之后,2012年,法语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首次登陆中国大陆,并在上海创造了连演20场的辉煌纪录。随后《摇滚莫扎特》《悲惨世界》《摇滚红与黑》《唐璜》等多部法语音乐剧佳作在文化广场的舞台之上焕发出全新光华。“正是由于《巴黎圣母院》的成功,才使得后续法语音乐剧能够形成自我维持、不断发展的态势。”据统计,上海文化广场上演的法语类音乐剧及音乐会演出共计328场,覆盖观众53万人次。
为与观众共迎庆典时刻,此次文化广场还特别组织了一系列艺术导赏活动,通过见面会、讲座、工作坊、导览活动等丰富的形式,提供多维度交流场合,带领观众深入幕后,了解经典诞生轨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