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东方的超绝想象力,蛇年春晚“巳巳如意”妙在哪儿?
央视蛇年春晚吉祥物。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从纹样这一切面入手,如何才能更好地读懂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主题和主标识“巳巳如意,生生不息”后,瞬间引发观众对蛇文化内涵的探寻。有人钟情于其中巧妙的谐音梗,有人喜爱其灵动的造型,还有人惊艳于图形无限重复后的赏心悦目。
重拾纹样之美,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对民族历史与族群记忆的珍贵留存,更能激发我们对物之美的敏锐想象力,使日常生活摆脱平庸与单调,迈向充满诗意的境界。
新春之夜,当“巳巳如意”闪耀在千家万户的屏幕上,我们满心期待,好奇它将会结出怎样的硕果。为此,《青年报》特别邀请到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副研究员李宏利,为大家解读蛇年春晚的“巳巳如意”,一同领略来自东方的超绝想象力。
小小纹样蕴含时代力量
要解读纹样,就要先从汉字“纹”开始说起。中国文化中的“文”来源于“纹”,“文”即多彩的景观,核心是一种交错有序的纹理。《易·系辞》云:“物相杂,故谓文。”
“古人有一种朴素的观念,认为寻常物品不仅仅是实用之物,也是心灵的寄托与美好愿景的载体。可以说,纹样是生活的艺术化表达。”李宏利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及民俗与非遗研究中心研究员,是一位深耕中国民俗与非遗研究领域多年的学者。
当他看到春晚发布主标识“巳巳如意”后,一连说了三个“太妙了”。
“首先,它在意象选取上很妙。”李宏利向记者介绍了纹样的起源与早期形态,“中国传统纹样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其起源与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对自然的崇拜密切相关。早期的纹样多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绳纹、篮纹等。这些纹样常见于陶器和玉器上,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观念。”
陶器上纹样多为简单几何图形。新华社 图
当时,绳纹可能象征着原始社会人们编织生活、团结协作的场景,而篮纹则可能寓意着采集与收获的喜悦。这些纹样不仅仅是装饰,更是那个时代人类精神世界的缩影,承载着他们对自然界的认知与想象。
将这份期待落到今年春晚的纹样上,就有了新一层的含义。“巳巳如意,生生不息”承古拓今,饱含深意。巳,象征着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而将两个“巳”字对称摆放,则恰似中国传统的如意纹样。双巳合璧,事事如意,这是乙巳蛇年与如意之间吉祥曼妙的创意链接,饱含喜庆美满的家国祝福,更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的时代力量。
“老祖宗”也爱玩“谐音梗”
“很多人都发现了,这里面还藏着一个‘谐音梗’,这也很妙。”李宏利介绍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谐音文化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它通过将相似的音节联系起来,赋予事物以吉祥、美好的寓意。在这个纹样中,设计者将“巳巳”与“事事”相联系,寓意着事事如意,这种寓意简单明了,易于被大众接受和理解。
中国人在纹样里运用谐音的方式极为丰富。比如,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鱼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常见,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人们逢年过节,总喜欢在装饰上添些鱼纹图案,祈愿生活富足,每年都有结余。柿与“事”谐音,常与百合花(或百合根)、如意纹组合,形成“百事如意”的纹样,象征夫妻和美、诸事顺遂。在一些传统的婚房装饰里,就能看到这样的纹样,饱含着对新人的美好祝福。荷与盒谐音“和合”,暗指和合二圣,常与食盒、如意纹搭配,寓意夫妻和睦、恩爱美满。在传统的婚庆用品上,这种纹样也颇为常见。
“昨天我去南翔古猗园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图案中包含花纹、回字纹和动物纹样。一处门口的墙壁上有一只大象,象背上驮着一个瓶子,意思是平安有象。实际上,谐音文化在我国非常普遍,大家都认可。”李宏利说。
央视蛇年春晚主视觉。
除了利用谐音这一手法,从视觉造型的角度审视,近三年来春晚的主标识设计均巧妙地融入了书法元素,展现出丰富多彩且高雅大气的美学风貌。设计师将甲骨文中的“巳”字进行艺术化处理,将其幻化为“灵蛇吐信”的生动形态,并进一步通过对称反转与拼合,创造出“巳巳”并肩的独特构图。这一过程中,设计者极为精妙地对“巳”字的原有形态进行了再创新与再塑造,使得最终的作品在保持对称美感的同时,又流露出一种既方正又不失流畅的视觉体验。
“同时,纹样中的蛇形元素也寓意着阳气初生、生生不息,这与《周易》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理念相契合。此外,设计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缠枝纹等纹样,象征着生生不息、绵延不断,进一步增强了纹样的文化内涵。”李宏利说。
纹样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直观体现。中庸之道、自然无为、慈悲为怀等哲学观念,在纹样中均有深刻反映。例如,莲花纹样被广泛应用,象征着清净与高洁。在不少建筑装饰、壁画上,都能看到精美的莲花纹样。龙凤图腾则体现了中国人对吉祥、尊贵与力量的崇尚,在古代皇家建筑、服饰等方面,龙凤纹样随处可见,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这些纹样不仅装点了生活,更传递出深邃的文化寓意与哲学思考。
在江西景德镇,一位陶瓷匠人正在观赏瓷器。新华社 图
数字化后的“赛博纹样”
从学界视角来看,纹样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工艺技术与艺术创新。从早期的手工绘制到后来的机械印刷,从单一的色彩到丰富的色彩搭配,从平面装饰到立体造型,纹样的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艺术的飞跃。
举个例子来说,如宋代瓷器上的青花纹样,不仅展示了当时高超的烧制技术和精细的绘画技艺,还通过独特的青白色彩搭配,传达了宋代文人士大夫追求清雅高洁的艺术审美。再比如,明清时期的织锦纹样,不仅技艺精湛、图案繁复华丽,而且色彩鲜艳、层次分明。这些纹样往往融合了龙凤、花卉、山水等多种元素,既展现了当时织造技术的高超水平,也体现了古代工匠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创造。
精美的织锦。新华社 图
“通过对这些纹样的分析,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创造力,以及他们如何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创造出无限的艺术可能。”李宏利说。
而作为存在于互联网上的“赛博纹样”,“巳巳如意”纹样巧妙地将传统如意纹与甲骨文中的“巳”字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展现了现代数字设计的技术与创新。通过数字化手段,设计师能够精确地绘制和修改纹样,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工艺要求。
“这种设计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即回到原点,从老百姓本能的需求出发,寻找创新的灵感。”在采访的最后,李宏利强调,“传统文化与当代创新的融合并非简单的复古或照搬,而是针对当前现实需求的一种创新。”
== 链接 ==
蛇年说蛇纹
蛇在当今生活里算不上比较流行的大众图案,但是由其形态演化而成的各类蛇纹却一直出现在生活里。这些并不一定是有头有尾的具象形象,通常以回字纹、八字纹、卷曲纹等内敛地简化呈现,很多人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所用织物上的图形就是蛇形纹样的简化演变和留存,其中蕴含着美好的寓意。
“蛇盘兔,辈辈富”图样(左)和玄武纹样。受访者供图
若是观照古人的生活,写实的蛇形图案却不鲜见。比如人类的起源始祖伏羲和女娲最早便是人首蛇身的形象,这在早期帛画上常见;玄武作为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灵物,其图案也广为人知;还有俗语中“蛇盘竹,日富足”“蛇盘兔,辈辈富”分别代表的蛇盘竹图案和蛇盘兔图案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急救120的标志就是蛇绕手杖的形象,这在世界范围内是医学的通识视觉元素之一,象征着复活与重生、治愈与健康。而在古埃及,法老身上也经常出现蛇形纹饰,代表着权力。总体而言,蛇象征着智慧、敏锐,多子多福、威严、财富、健康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祈愿。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