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杨浦滨江治理联合会汇聚青春力量,助力人民城市建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在新建成开放的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里,一群来自不同企业的青年人在数字化展陈中回顾“生活秀带”的蝶变历程;在茶话会中围绕“杨浦滨江高质量发展”话题展开热烈交流,共同展望“发展绣带”的无限未来。
原来,他们是来自杨浦滨江治理联合会的企业代表。这些年,联合会凝聚了区域内80余家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主体力量,致力于打造社会治理上海样本,争做城市治理标杆,为杨浦滨江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贡献力量。
从43家到80多家
联合会持续吸纳青春力量
据了解,杨浦滨江治理联合会是在市民政局,杨浦区委、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并得到了区域内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主体的积极响应,首批会员单位总计43家,囊括了地产开发、传统工业、金融投资、建筑设计、社会事业、社会服务、专业服务等各个领域,包罗万象、各有所长。
“起初是43家企业,后来逐渐增加到了80多家。这些企业的从业者中,多数是年轻人。这些年,我们共汇集上海建工、同济规划院、交行杨浦、中交、中节能、美团、京东达达、中建三局等80余家央企、国企、上市公司以及在线新经济头部企业等多元主体力量,聚合力打造新时代‘滨江朋友圈’、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杨浦滨江治理联合会秘书长、区青联副主席汪路加介绍说。
汪路加还有一重身份是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的90后馆长,在他看来,联合会的成立是顺势而为。“它立足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聚焦杨浦滨江规划重点和发展方向,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
作为杨浦滨江区域规格高、体量大、资源广、创新强的重要社会团体,联合会搭建信息、活动、沟通、资源四大平台,协同会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开展滨江决咨委会议、滨江人人市集、法润滨江、“围坐品茶香 畅谈绘滨江”主题茶话会等专项行动,动员滨江企事业单位青年力量共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为杨浦“人民城市新实践”的画卷书写搭建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平台。
汪路加表示,联合会通过发挥平台作用,参与杨浦滨江工作总结及行动计划等制定;参与杨浦滨江相关管理办法、工作机制等制定;助力建议征询相关工作;参与杨浦区域规划研究;主动开展各类调查研究工作,作为仅有的四家区级社会组织入选首批市级社会组织协商联系点,让更多青年能够切身参与人民城市杨浦实践。
化金点子为金钥匙
青年力量积极投身杨浦滨江建设
滨江无障碍环境建设到底好不好用?文物保护建筑到底有没有被尊重和善待?在杨浦滨江岸线上,一群来自同济大学的青年学生曾冒着烈日顶着寒风贡献专业智慧。
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是杨浦滨江治理联合会的副会长单位,在规划院的牵头下,聚拢了一批同济学子组建起一支10人的专项课题小组,就全过程人民民主、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多元化发展这四大议题开展研究,先后走访了杨浦区信访办、区残联、新华医院医务社工部、东方渔人码头、经纬设计、善馨等共8家单位,并在人民城市展示馆、绿之丘等重点点位设置人民问卷调研点邀请市民游客发表意见建议,并最终形成专项调研报告。
汪路加表示,这正是联合会充分发挥共建优势,激发人才动能,为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增添专业智慧与青年活力的经典案例。
“我们作为青年力量积极投身杨浦滨江建设发展,也见证了人民群众‘金点子’转化为撬动城市发展‘金钥匙’的生动诠释。”汪路加介绍说。
杨浦滨江沿线有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杨浦滨江人民城市规划展示馆及10个党群服务驿站,在这些地方,随时可书写上传金点子至人民建议征集平台。
值得欣喜的是,这些年,企事业单位、市民游客纷纷参与建言献策。象征“船承”的垃圾桶、寓意“成长”的接水点、一路“有爱”的无障碍设施……一大批建议转化为空间开发和功能建设成果。
与此同时,杨浦滨江也持续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市级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世界会客厅”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低碳示范区,打造出集博览秀带、景观体验带和活力交织带的城市公共空间样板。奋力创建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将“以人的使用为核心”的公共空间贯通和综合环境提升指导原则做深做实。
“我们始终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让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在这里有了具象。”汪路加介绍说,通过联合会动员会员单位与青年力量共同参与,爱心寒托班、爱心暑托班等多项民生实事项目有了更丰富的色彩,联合会的一些企业纷纷给寒暑托班送去课程;杨浦滨江红潮人人市集等主题活动有了更生动的活力,同时,也让高校学子的课外实践有了更充实的实践课题和志愿服务场景;企业发展有了更澎湃的交流碰撞和创新合作平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