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路边的大光明电影院,王家卫用《花样年华》和《繁花》营造了一个千禧年的时代梦境
2025-02-13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当时光闪回到千禧年,你会去看《花样年华》吗?黄河路上的宝总和汪小姐,在千禧年看到三四十年前的苏丽珍和周慕云的故事,又会翻涌起怎样的情感波澜?2月12日晚,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25周年导演特别版“重回千禧年”上海首映派对活动,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举行,千名粉丝云集现场,与《繁花》剧组一同观影交流。电影,在现实世界营造了一场让人唏嘘感慨的梦境。

 《繁花》剧组齐聚大光明,隔空致敬《花样年华》 

元宵节当晚的南京西路,百年历史的大光明电影院怀旧氛围浓郁。王家卫的经典电影《花样年华》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的故事,电影上映是在曾掀起无数风潮的千禧年,如今,在电影上映25年后,千名观众来这里体验了一场跨时代的“重回千禧年”首映派对,不少人穿上了梁朝伟、张曼玉款的西装和旗袍,配上了充满时代色彩的配饰,沉浸式感受那段情感流淌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大光明电影院东侧的黄河路,王家卫曾在前不久掀起过一场上世纪90年代的“繁花”风暴,同样影响深远。于是,在《花样年华》的“重回千禧年”首映派对上,更年轻的《繁花》剧组主演们集体亮相,隔空致敬《花样年华》——演员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陈龙,范湉湉、王菊、薛凯琪、作家金宇澄、编剧秦雯、毛尖等,作为该影片导演特别版的“先锋体验官”,与观众们一同观影。

《繁花》剧组的亮相,其实并不是偶然,因为王家卫本人也将两者进行过串联——2024年年底,《繁花》推出番外短片《好久不见》,片中正是以《花样年华》2000年的大光明影院首映礼为结尾,宝总与汪小姐在戏里的首映式中“重逢”。而2月12日现实中的首映派对,胡歌在现场分享了一张《好久不见》的海报,他在拍摄现场,站在了《花样年华》的海报前,抬头望向跟自己同月同日生,却从未谋面的张曼玉。“那一刻,她不是张曼玉,我也不是胡歌,我们都是王家卫导演镜头里的一个人物。”胡歌说,“今天我们所有人,像是坐在一艘大船上。”

“不同时空的故事,在现实中产生了交集,让人如同进入了梦境。”一位王家卫的“铁粉”王先生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这正是王家卫的高明之处,也是此次首映派对的意义。当晚的电影放映结束后,王家卫出现在大银幕上,以VCR的形式与观众见面,他说:“影院是所有电影梦的开始,在这个晚上,1300多名观众在这样一个具有97年历史的影院,看一部25岁的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我们要感谢大光明电影院,作为曾经的远东第一影院,中国第一家宽银幕影院,第一家立体声电影院,无数观众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花样年华,它也见证了中国电影一路走来。”

 王家卫跨次元交流,导演特别版究竟特别在哪 

由王家卫执导,张曼玉、梁朝伟主演,泽东电影有限公司制作的电影《花样年华》导演特别版将于2月14日情人节上映。此次导演特别版,王家卫为电影《花样年华》奉上了史上最长版本。该版本不仅请顶级团队做了画面4K及声音修复,还新增了导演珍藏25年的独家片段。王家卫宣布,这些独家片段限定“只在影院”放映,不会上线流媒体,以“将电影还给大银幕”,给观众一份仪式感。

在电影上映之前,王家卫导演还与当下科技的代表——AI,来了10道问题的特别问答。AI化身与《花样年华》同龄的00后观众,以更新颖、犀利的新时代视角,抛出了影迷最关心的十个问题给导演。这一次的“跨次元交流”信息量十足,王家卫导演表示,会在影院放出2000年时空的苏丽珍与周慕云,“这是一次不一样的久别重逢”。现场的放映也能看到,戴着墨镜的苏丽珍酷飒潇洒,蓄起胡须的周慕云多了一份松弛感,2000年在便利店相遇,对这段遗憾的情感也给出了不同答案。

此外,这次问答中王家卫导演首次曝光了大量《花样年华》的幕后故事,也揭开了25年前就十分独到、前瞻的创作视角。《花样年华》最早的片名是《三个关于食物的故事》,1960年代苏丽珍和周慕云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段。原本的构思是由电饭煲、方便面、便利店串联影片,因为这三个不同时代的伟大发明改变了男女关系,也解放了更多被时代局限的人。此次即将上映的史上最长版本,是更接近王家卫最初构想的一版。

提起《花样年华》,很多观众的第一印象,是张曼玉的绝美旗袍。但旗袍背后其实另有深意,在1960年代保守的环境下,苏丽珍的旗袍是她的体面和保护色,每天去买的那一碗云吞面,也是她为自己找的一个“喘息之地”。除此之外,导演也分享了25年前对不同结局的取舍,他删除了苏丽珍回归家庭的段落,是希望苏丽珍可以走得更远,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女性。而新片段中千禧年的苏丽珍,一袭风衣难掩自由气度,也让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更为丰满。

《花样年华》自2000年上映以来,横扫国内外各大电影节奖项,是王家卫获奖最多的一部作品,也被不少影迷奉为“21世纪最经典的爱情电影”。在首映派对上,马伊琍跟观众说:“如果你相信爱情,你赶快来看《花样年华》,然后你过5年、10年、25年,可以再看《花样年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