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品舞剧《白蛇》开启苏州预演,焕新回归续写当代表达
舞剧《白蛇》剧照。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冷梅
2月22日,由国际芭蕾舞艺术家谭元元担任艺术总监的舞剧《白蛇》焕新出发,在苏州狮山大剧院开启预演。历时两年打磨,舞剧《白蛇》凭借全面升级的编排、音乐、舞美及夺目的海内外一流演员阵容,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颠覆想象的东方美学盛宴。预演结束后,主创团队与主演齐聚新闻发布会,揭秘创作幕后的匠心。
创新解读赋予传统新生
记者了解到,升级排演的舞剧《白蛇》延续首轮对传统故事的颠覆性解构。白蛇传说历久弥新,不同版本的主题和主角形象映射着时代观念的变迁。而当说故事的人成为当代的女性创作者,导演周可、编剧罗周不禁发问:“曾经困住‘白蛇’的那座雷峰塔是不是真的倒掉了?有没有换成另外一种形式存在?”
在舞剧《白蛇》的答卷中,传统线性叙事被打破,爱情也不再是单一的母题。甫一开场,多媒体投影出的雷峰塔线条散落重组为顶天立地的超市货架,主角“妻子”与一众采购的女性整齐地游走于货架构筑的牢笼,也被困于相似的身份和社会期待之中。
两个空间,古今相映,虚实相生。现代妻子与白素贞象征被社会规训的温柔贤淑形象,丈夫与许仙则形成亲密关系中男性角色的生动互文,法海与心理医生都是秩序的守护者,小青则代表未被驯化的原始欲望与反叛精神,亦是妻子心中那个承载着原始天真和欲望的“本我”。
传统IP创新东方转码
舞剧《白蛇》共分“梦蛇”“化蛇”两幕,以惊蛰、谷雨、芒种、端午、中秋等节气和佳节命名分幕场次,暗合角色命运起伏,赋予舞剧东方自然哲学的厚重质感。舞台上,视觉与听觉语汇无不融汇古今,环环相扣,以“东方舞台美学”为核心,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世界性艺术语言。
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残奥会闭幕式灯光设计萧丽河、多媒体艺术家丰江舟组成舞美“梦之队”,超越对白蛇传的传统场景设置,以“大钟”“方圆”等极具象征意味的视觉符号呈现空间变换和角色内心。
上海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钢琴家许忠继续担纲整部舞剧的音乐创作。他以“节气”为灵感,为音乐注入大自然的节律。传统民乐与西洋乐器、电子音效对话,观众听觉亦随着故事起承转合变奏交响。
舞剧《白蛇》修改提高版将于2025年2月28日至3月2日正式登陆上海大剧院,并计划于7月登陆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完成海外首秀,让世界看到属于中国气质的东方舞台美学和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中国故事。
青年报记者 冷梅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