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始发站”担当,普陀携手七城发起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合作倡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图
2月26日,普陀区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工作大会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普陀区与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泰州七个城市正式携手,发起“共建协同格局 共筑产业高地”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合作倡议。
88条举措深化特色营商环境建设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轴线,也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据了解,此次合作倡议的发起,通过联动招商合作、打破行政壁垒等措施,发挥区域协同效应,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该合作倡议旨在通过“三个打造”(打造创新协同生态,打造长三角引领地,打造产业集群高地),实现综合竞争力、区域协同力、全球影响力“三力”的全面提升。通过“八个协同”,如协同宣传推介,联合开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品牌宣传,共同推介区域发展优势、产业布局、营商环境等,提升区域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会上,还举办了普陀区数智健康千亿级产业地图发布仪式、普陀区智能软件千亿级产业创新生态圈启动仪式。据介绍,生命健康、智能软件是普陀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产业,经过多年发展集聚成势、成长壮大,逐渐形成繁茂的产业生态之林。面向“十五五”新时期,普陀区积极构建“千百十”新质产业发展体系,即发展“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赛道、布局若干个“十亿”级未来产业。数智健康和智能软件产业作为“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将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发挥产业引导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协同,助力产业创新与升级。
大会发布了普陀区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从2018年开始,普陀区一年一更新,先后推出7版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实施1101项改革举措。今年,普陀区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聚焦企业感受,从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办事便利性、提升监管检查质效、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营商氛围5方面提出88条举措,持续深化普陀特色营商环境建设。为进一步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会上还启动了普陀区“真如商圈法治化营商环境监测站”。
推动招商服务一体化
会上,普陀区上线“普陀E企行”招商服务一体化平台。普陀区投促办在原有投促平台的基础上,对该平台进行升级优化,对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工作形成精准即时的数据支撑,打造形成“1+3+1”的服务功能体系,实现政府和企业间数据双向赋能。
据介绍,该服务功能体系主要包括:1套数据库、3大服务功能、1个智慧招商工具。1套数据库整合了市级工商法人库、区内企业产业标签库、外部企业数据(如知识产权、投融资、经营信息等);3大服务功能包含招商服务功能、载体服务功能、企业服务功能;1个智慧招商工具主要利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大数据,推动精准招商。该平台聚焦“招商”“载体”“服务”“产业”“政策”五大板块,打造特色招商服务数据库,绘制企业画像;全程护航服务,形成问题解决闭环;AI赋能招商服务一体化,打造智能招商工具,用数据流打通服务流,更好践行“服务即招商、解难即发展”。
现场,普陀区科技金融产业解纷中心也同步揭牌。为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帮助区内金融企业提高矛盾解纷效能,普陀区建立1+N+X解纷体系,即1个解纷中心+N个解纷服务站+X个解纷服务点,通过多层次、多节点组织架构,实现从争议解决到风险预防到生态优化的流程闭环,护航本区金融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无论是政府的政策支持、高效服务,以及这片土地上浓厚的创新氛围,让我们深感这里是实现捷翼科技未来电子领域愿景的理想之地。”捷翼科技董事长周立新对普陀区优质营商环境颇有感触。
在会上举行的普陀区2025年重点项目落地颁证仪式中,新一批38个重点项目集中落地普陀。此次落地项目涵盖生命健康、科技金融、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等行业的新锐和标杆企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全年,普陀区共落地“十亿百千万”重点项目154个,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66.79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位列全市各区第三;地区生产总值前三季度增长 4.2%;规上商销总额预计实现 1.6万亿元,总量和增速均位于全市前列。
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表示,普陀将坚决扛起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始发站”的担当,优化科创布局、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加强跨区域协同,大力营造创新企业茁壮成长、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的大环境,全力以赴将普陀打造成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引力场、智汇源、创芯孵化器和服务中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