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婴幼儿和年轻人!罕见病日,专家呼吁加强这个罕见皮肤病专病门诊建设
2025-02-2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不久前,怀孕30周的孕妇晓琳(化名)因为发热、全身起脓疱,在沪上某大医院住院20余天,经过多次会诊后,最终被确诊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简称GPP)。这是一种列在罕见病目录里面的皮肤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只有1.4/10万。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2025年的主题是“不止罕见”,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这一罕见皮肤病也再次引发社会关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顾军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让更多的这一罕见病患者被“看见”,必须加强GPP专病门诊建设,从而为患者提供更规范化的诊疗服务。

据介绍,这是一种急重的皮肤病,患者通常发烧,甚至高热,而且周身出现脓疱,看似感染,但抗生素对其毫无作用。严重的急性发作可导致心衰、呼吸衰竭、肝衰竭,甚至死亡。尽管GPP的发病率较低,但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如救治不及时,容易合并感染,最终全身衰竭而死亡。2023年,GPP就被纳入国家第二批罕见病目录。

“GPP的发病年龄呈现‘双峰’分布:0~3岁的首次高峰以及30~39岁的第二高峰”顾军教授指出,GPP的诊断难度较大,许多医生对其缺乏认识,导致漏诊和误诊的情况较为普遍。

“由于发烧又有脓疱,加之验血会发现嗜中性粒细胞升高,这种情况常常被认为是感染,医生通常会给与系统抗生素治疗。但是,病情并不会得到缓解,又罕见,因而经常被误诊。不过,创新药物为GPP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顾军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对GPP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白介素—36(IL-36)被确认为GPP发病的关键介质。针对IL-36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如佩索利单抗的问世,为这一罕见的皮肤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患者通常在用药后3天内脓疱明显消退,一周内即可出院。此外,预防性使用该药物还能有效减少复发,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至于晓琳这样的孕妇为什么是GPP的高发人群之一?顾军教授解释称,妊娠期GPP(以前称为疱疹样脓疱病)与激素变化密切相关。孕妇一旦出现GPP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过去,GPP的治疗以被动应对为主,患者复发后才进行治疗。如今,随着创新药物的普及,GPP的诊疗模式正逐步向主动预防转变。而创新药物的应用,为妊娠期GPP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选择,显著降低了母婴风险。

尽管GPP的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由于其罕见性,许多医院缺乏诊疗经验。顾军教授建议,在银屑病专病门诊的基础上,集中资源在少数医院开设GPP专病门诊,以便积累诊疗经验并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目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将进一步推动GPP专病门诊的建设,为患者提供从诊断到长期管理的全方位服务。

据介绍,未来将通过专病门诊建设、医生培训和创新药物的推广,进一步提高GPP的诊疗水平,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稳定控制。GPP专病门诊成立后,将会建立一个注册登记平台和数据库,构建疑难疾病患者“疾病筛查—诊断/转诊—用药/评估—随访复诊”模式,建立多学科诊疗会诊平台、全国分级诊疗网络,通过信息化手段,一方面方便基层医生在遇到疑似病例时,能及时与上级医院或专家取得联系,获取建议、调配药物,进而早诊断早治疗,一方面也方便医生对于这类患者做好长期管理,实现跟踪随访的及时性、数据化及可享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