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肺”冲上热搜!气胸为什么会盯上“瘦高”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3月1日,41岁的方大同离世的消息,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2010年方大同因操劳过度,出现(气胸)爆肺而数度住院。“什么是爆肺”冲上了热搜,引发了大家对“突发胸痛危机”的广泛讨论。
多家医疗机构数据显示,20-35岁青壮年群体中自发性气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爆肺”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盯上“瘦高”青年?上海市同仁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徐烨一一作出解释。
“爆肺”,也就是气胸!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占据了肺部本来的膨胀空间,导致肺组织受压而造成塌陷。气胸可以分为外伤性,自发性及医源性等。其中,年轻人的发病中大多数为自发性气胸,这类患者中瘦高体型男性占比高达60%-90%。
您身边是否有这样的脆皮年轻人:跑步没几步突然胸闷气促?或是激动时大吼几句,却突然胸痛憋气,顿时气势全无?其实啊,这有可能自发性气胸在作怪。
徐烨给记者解释,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细微气肿疱自行破裂,使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简单来说,就是在没有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肺组织破损漏气,造成胸腔内大量气体存在。这些患者肺部基本情况较为脆弱,用力呼吸、剧烈运动等都容易造成肺部“漏气”。
那么,气胸为什么会频频盯上“瘦高”青年?徐烨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日常诊疗中,遇到的气胸患者人群不在少数,特别是“瘦高”青年。“瘦高青年,特别是还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肺组织往往‘跟不上’生长发育速度,易出现先天性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容易因脏层胸膜先天性发育不全导致肺泡壁弹性减退,扩张后易在肺表面形成肺大疱,肺大疱常为单发,多发生于肺尖部,胸腔压力增加时容易破裂导致自发性气胸。”此外,大部分瘦高体型的男性青年多热衷于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等,胸腔压力增加,如存在肺大疱,容易破裂引起自发性气胸。
而肺部疾病患者、长期抽烟人群也是自发性气胸的高发人群。此外,如飞行员、潜水员等特殊职业,由于工作环境中气压变化较大,气胸的发病风险也相对较高。
那么,自发性气胸如何早期发现?“大多数人都是能早期发现的。其中胸痛是气胸患者最常见的主诉,气胸发生时常突然出现尖锐性刺痛和刀割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局限在胸部,亦可向肩、背、上腹部放射。”徐烨主任医师表示,其次就是关注是不是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气胸发作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其严重程度与发作的过程、肺被压缩的程度及原有的肺功能状态有关。呼吸功能正常的年轻患者,即使肺被压缩>80%,也许只会稍感胸闷,而肺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即使肺被轻度压缩也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此外,气胸患者发作时可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的干咳。
自发性气胸的诊断方式比较简单。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气胸最可靠的方法,可显示肺萎陷的程度、有无胸膜粘连、胸腔积液及纵隔移位等。必要时也可以进行胸部CT扫描,更清晰显示胸腔积气的范围、肺被压缩的程度以及未破裂的肺大疱。
专家提醒,气胸如果反复发作,更需要积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有微创手术,如尽早进行手术干预,预后会更好。
给“竹竿青年”的健康忠告:不过,瘦高青年也别过于担心,自发性气胸可不是随便发生的,它通常有一些“导火索”。比方说剧烈运动:胸腔压力骤增,肺部受不了就“炸”了。再比如说气压变化:比如潜水、坐飞机,气压突然变化,肺可能会“抗议”。
至于如何远离气胸?徐烨主任医师表示,日常生活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戒烟、保持健康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都是预防自发性气胸的关键。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抬举重物、便秘、憋气等。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多食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在气胸痊愈的3-6个月内,勿剧烈活动,如打球、跑步等,可根据自身情况,先采用慢走等温和的锻炼方式加强身体锻炼;
对于肺结核、慢阻肺、尘肺病等患者,应积极治疗,改善肺功能;同时避免呼吸道感染,每次呼吸道感染后肺功能都受影响,应积极按医嘱抗感染治疗;对于已知有肺大疱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胸部X光或CT检查,以监测肺大疱的状况。
如果在剧烈咳嗽或用力过猛之后出现胸痛和呼吸困难,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专家提醒,“气胸容易复发,尤其慢阻肺患者继发气胸,一旦出现气胸复发,应及时就诊,以防病情加重而造成严重后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