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上海代表团最年轻的90后代表师延财:呼吁设立“中国核科学日”
2025-03-0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90后的师延财,是上海代表团里最年轻的代表。在去往北京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行囊里,他郑重放入了三份建议,这既与他作为产业工人的身份有关,也承载着老一辈核工业人在茫茫戈壁滩“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那份荣光,“所有的核工业人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的节日,更想通过一个纪念日来向社会做更多的科普宣教。”师延财说。

要让年轻人乐意成为高技能人才

师延财的人生有些传奇,他放过羊、打过铁、当过小工,也拉过电缆,如今已是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能大师、中核检修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主要从事核电站检维修工作。

16岁时,师延财第一次走出青海海西都兰县,进入四川核工业职业学校。焊接是一门易学难精的技术活,眼明、心静、手稳,缺一不可,而核电检维修焊接工作又与“核工业的生命线”——安全息息相关。初入核工业,师延财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在电光石火间“焊”卫核电安全。31岁,他成为全国技术能手。

师延财时常感慨,是核工业教育帮扶的好政策,让他成为一名核工业人。32岁那年,师延财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从放羊娃到全国人大代表,这是沉甸甸的责任,他不断告诫自己,积极履职,不辱使命,积极为核工业代言,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声。

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师延财始终关注产业工人的所思所盼。“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和社会地位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但当前我国技术工人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技术工人的数量严重不足,高技能人才占比仅为5%,尤其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师延财援引相关数据谈及现状。他建议给出的改善路径是全面实施“新八级工”制度,企业建立技能等级与薪酬、股权激励挂钩机制。

“特别是核工业一些单位处于艰苦偏远地区,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核工业技能人才在培养、评价、晋升和激励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如何引领青年敢于去偏远地方立业,并予之相应的保障和激励,都应从制度上设计好。”师延财说。

以焊接为例,就必须焊一道合格一道!正是秉持这样的信念和目标,师延财曾用“手腕吊砖”的方式苦练内功,在核电检修过程中挑战极限、突破自我,从而练就高超焊接技能,并屡次攻克焊接难题。这在他看来,大道至简,其中少不了的正是那“工匠之心”。他就此建议,推行企业导师与院校教师“双带头人”制,推进产教融合。

建议设立“中国核科学日”

有一个为中国核科学事业而设立的纪念日,是师延财的另一份心心念念。

1958年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相继建成,当年9月27日举行了“一堆一器”移交生产的揭幕典礼,由此开启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新纪元。

“这是我代表千千万万的核工业人和核科学工作者共同的呼吁。老一辈核工业人在茫茫戈壁滩‘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如今,接力棒代代相传,‘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是核领域科研工作者代代相传的精神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所有的核工业人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的节日。”师延财说。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是我国核工业创建70周年,师延财认为,通过设立“中国核科学日”,可以深化社会公众对核事业发展的认可与支持,将有助于营造全社会知核拥核氛围,进一步推动我国核事业高质量发展。

他注意到,2016年,国家设立了“中国航天日”,为普及航天知识、促进航天事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设立“中国核科学日”,既可以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还可以向社会公众开展核科学知识的普及,争取公众对核事业发展的理解和支持,更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核、了解核、接受核,继而在未来热爱核,为我国核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持保障。

“建议国家将每年的9月27日设立为‘中国核科学日’,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中予以明确。”师延财说,今年他将继续为这样一个特殊节日的设立发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