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推进“3+X”发展格局,首个海外分馆项目启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博物馆今年的第一个海外展“镕古铸新:宋元明清铜器特展”,正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引起观展热潮。中华文明在世界拥有越来越多的粉丝。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上海博物馆已经启动首个海外分馆项目,推进“3+X”发展格局。
这份合作备忘录是上海博物馆与美国宝尔博物馆在美国圣安娜市签署的。双方围绕未来在美国宝尔博物馆建设中国古代艺术常设展厅和展览达成合作意向。
之所以选择与宝尔博物馆合作开设海外分馆,是因为上博与该博物馆渊源深厚。记者了解到,始建于1936年的美国宝尔博物馆是一家非营利性博物馆,也是加利福尼亚州橘郡圣安娜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展示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宝尔博物馆长期以来致力于推进中美文化交流,与上海博物馆长期保持着深厚的友谊。2007年,上海博物馆受邀在宝尔博物馆举办“中国五千年艺术与文化展”,这是上海博物馆第一次在当地举办大型的中国文物展,获得热烈反响。
宝尔博物馆馆长肖恩·奥哈罗表示,与上海博物馆的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加美国民众,尤其是南加州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他指出,两馆之间的合作不但可以为美国民众提供一个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也有利于增加两国专家间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宝尔博物馆首席策展人焦天龙也表示,宝尔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有着长期的良好合作,将积极协商落实策展方案,围绕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展示好上海博物馆的中华文化精品,计划在明年实现对美国公众开放。
2022年12月,上海博物馆发布“大博物馆计划”,提出构建“3+X”新发展格局,其中“3”为人民广场馆、东馆和北馆的核心布局。3个馆定位各不相同,东馆的定位是“世界看中国的窗口”。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是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门类的文物,游客到东馆看完以后就能对中国的文明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人民广场馆的定位是中国看世界的窗口。未来人民广场馆是一个重点展示世界文明和艺术交流互鉴的场所,将会有很多跟世界艺术相关的展览。北馆将更加聚焦专业,定位是考古博物馆。“X”则代表在海内外开设分馆、建设“馆中馆”、或共同打造中国艺术常设展陈等长期合作模式。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上海博物馆在美国建立首个海外分馆,是上海博物馆落实“大博物馆计划”、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全球范围拓展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又一重要举措。未来,上海博物馆将持续推动全球化布局,构建起贯通东西的文明交流网络,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博物馆文化品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