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揭晓,这些入选精品展览你看过几个?
2025-03-17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市博物馆协会组织开展的“2024年度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揭晓,上海博物馆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常设陈列”和入境展“ 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光荣之城——上海革命场馆联盟红色文物史料展”等展览项目入选。业内认为,此次精品展览推介,也预示着未来上海展览的某些走势。

  ※  上海博物馆“风向标”地位日益显著  ※  

此次评选是上海市博物馆协会在上海市文旅局(上海市文物局)指导下组织开展的。共收到来自26家文博单位申报的28个展览,经过专家组评议,最终有15个展览入选,涵盖了各大展览门类,入选博物馆达到14家。

上海博物馆是此次评选的最大赢家。一馆就有两个展览入选,包括“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和“上海博物馆东馆常设陈列”。作为上海各家博物馆的领头羊,上海博物馆的“风向标”地位由此显而易见。

此外,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光荣之城——上海革命场馆联盟红色文物史料展”、上海大学博物馆的“战地黄花袅余香:一战华工纪念及考古展”、上海电影博物馆的“我们·好看的电影——上影75周年特展”、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的“时光音乐会——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珍藏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物史料专题展”、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的“龙华千古仰高风”展、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的“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上海市沧海盐田盐文化博物馆的“传承千年盐韵 智慧启迪未来——盐文化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上海鲁迅纪念馆的“不独为清玩——鲁迅与传统笺纸展”、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的“相遇海昏侯——西汉刘贺墓精品文物展”、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的华夏镜像:中国古代铜镜拓片展(出境展)、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的“与美为期——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展”(入境展)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入境展)等入选。

  ※  红色主题展办出新气象  ※  

记者注意到,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中,红色文化一直是最大亮点。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上海的红色主题展也是相当惹眼。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光荣之城——上海革命场馆联盟红色文物史料展”打破了博物馆办展的边界,展览汇聚了上海12家革命场馆的75组文物文献,展示党在上海“诞生、启航、出征”的光荣历史。这是一次上海红色资源的大汇聚。比如在第三单元“曲折发展 艰难探索”左翼文化板块就汇集了中共四大纪念馆、左联会址纪念馆馆藏文物:“茅盾手迹”“瞿秋白曾使用的酒精炉”。展览在形式设计上着力创新,颇具亮点,将众多历史场景以艺术化的形式重现。

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物史料专题展”,具有浓郁的学术色彩。展览依托中共一大纪念馆丰厚的革命文物基础,共计展出各类展品452件,其中文物文献267件,包括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21件,三级文物56件,其他等级文物及文献资料177件,力求全维度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理论成果与实践成就,并首次在党的诞生地展出中山大学图书馆珍藏的马克思《论波兰问题》笔记手稿。

此外,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的“龙华千古仰高风”展等展览,在红色主题展览的展陈形式上也作了创新,吸引更多青年人走进展馆,感受这座光荣之城的红色文化氛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成为主流  ※  

青年报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此次入选的15个展览中,有关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就有5个。比如“上海博物馆东馆常设陈列”。据悉,上博馆藏文物有100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超过10万件,而目前仅上博东馆常设展展出的文物就已经超过1.5万件,而且还会不定期地更换展品,让更多的藏品和观众见面。这些常设陈列,基本上都是重要的中华文化文物精品。

在这个领域中,上海的区级博物馆也集体发力。奉贤区博物馆的“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共展出来自全国30余家文博单位的124件/组展品,向观众展现丝绸的华美婉约、青铜器的庄严浑厚、纸张的轻柔朴质、瓷器的光彩流转与建筑的巍峨奇巧。

金山区的沧海盐田盐文化博物馆被认为是上海最“咸”的博物馆。其“传承千年盐韵 智慧启迪未来——盐文化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汇集了书籍、盐罐、盐盘秤、晒盐板等300多件有关盐文化历史的藏品。馆内还通过图文展板、实物展示、魔墙大屏互动系统等多种现代技术,重现沙盘煮盐过程中的开辟滩场、海潮浸灌、淋灰取卤、上卤煎盐、干拌起盐等多个步骤,栩栩如生地向人们还原真实的“海盐”记忆。

纵观来看,这些展览的主办者有“中”字头博物馆、有市级博物馆,也有区级博物馆和高校博物馆,有大展也有小展,有自己策划的展览,也有引入展览。但无论是什么展览,都相当用心,体现了自身对于艺术和文物的研究思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