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浦镇有个“青春手拉手”,大学生给中小学生送去陪伴成长服务
2025-03-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在很小的年龄,家庭遭受一些变故,或者遇上了各种困难,在这个时候,如果有大哥哥大姐姐送来一束光,是不是能感到一丝丝温暖?

在彭浦镇有个青春手拉手项目,通过整合大学生志愿者资源,为辖区内困难未成年人提供精准化、常态化的成长陪伴服务,提供包括榜样激励、答疑解惑、心理关爱等在内的结对帮扶。今年,该项目还获得了静安区慈善基金会的支持。

未来教师手把手教人生中的第一个“学生”

杨琬婷是上海师范大学202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未来想要当一名老师。在看到学校志愿者网站上发布的“青春手拉手”项目时,她报名加入,成为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

杨琬婷曾辅导的两名中学生里,有一位初三学生的情况略显棘手,这名学生在数学和物理学科上基础相当薄弱,长期以来在学习的道路上屡屡受挫。学生家长因为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还有忙于生计等原因,难以给予孩子在学业上有力的支持。

为了给这位学生答疑解惑,杨琬婷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整理学习资料,并对初中数学和物理的知识点进行系统而全面地梳理,将杂乱无章的知识零件一一拆解、打磨,再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重新组装。从各大知名教育网站、学术论坛等多个平台,她精心挑选出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例题,将复杂的知识凝练成最精简易懂的“干货”。

在此基础上,杨琬婷并没有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她深知对于这个学生而言,思维训练和信心重建才是关键所在。她采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不断地向受助学生抛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对方积极思考,自主推导解题思路,而不是简单地依赖答案。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她会耐心地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杨琬婷表示,在志愿者赋能培训中,社工讲授的一些服务注意事项令她大有收获,使她跳出知识教学本身,深刻认识到家庭环境等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此后的服务中,她耐心地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心理状态,与学生家长深入沟通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避免给予孩子过度的压力。她鼓励家长在孩子取得进步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支持,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温暖和安慰。

经过一段时间的陪伴后,这名曾经在数学和物理学科上苦苦挣扎的初三学生的成绩实现了重大突破,中考发挥出色,成功叩响了上海市回民中学的大门。这让杨琬婷觉得很有成就感。

“倾听—共情—引导”技巧融入教学

来自上海大学2023级统计学专业的汪语彤是一名热衷于公益的大学生,当在学校志愿者网站上看到了彭浦镇“青春手拉手”项目的招募公告后,便果断报名加入项目,利用课余时间为镇里的困难未成年人提供陪伴服务。

汪语彤认为,自己有幸参与到这一志愿服务项目于她而言意义非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她曾辅导过三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其中,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基础较为薄弱,尚未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一名初中二年级学生动力匮乏,在学业上逐渐失去前进的信心;一名高一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道路上苦苦摸索却难以找到突破的方向。

三名学生情况迥异,汪语彤耐心地与他们共同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她敏锐地发现小学生对动画以及色彩很感兴趣,于是设计了极具吸引力的“趣味闯关游戏”。对方在游戏的过程中,被动画里生动的形象和卡片上鲜艳的色彩所吸引,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不再觉得英语学习枯燥乏味。对于初中生,汪语彤表示,学习动力匮乏的原因也许在于心理层面。她要求该学生按时完成朗读任务,并通过录音的方式反馈。之后,她认真倾听每一段录音,仔细地纠正对方的发音问题。同时,在日常交流中积极对其进行情绪疏导,帮助学生排解由家庭原因带来的负面情绪,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在付出的同时,汪语彤自己也有收获。她表示,自己从未保站组织的志愿者培训中获益匪浅,一方面在培训中获得了与其他志愿者的交流机会,互相沟通辅导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学习到了一些融合了学业辅导与心理疏导的教学技巧。例如,在辅导高中生时,汪语彤将教学与心理支持相结合,将“倾听—共情—引导”技巧融入教学。她对这位学生吐露的学业压力大带来的沉重负担给予了充分理解,一方面运用专业的教学方法帮助对方梳理知识脉络,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积极为学生提供正向支持,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调整心态。

汪语彤认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业成绩、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意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要在知识传递中注重引导学生。”

已累计服务1517课时

彭浦镇服务办负责该项目的汤皓翔介绍说,青春手拉手项目是由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发起的,工作人员通过线上电话联系及线下走访的形式,对镇辖区内困难未成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摸排,了解服务对象的学习、生活情况等,并链接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志愿者资源,与服务对象结对,以“1V1”或“NV1”的方式开展线上关爱服务,每名服务对象每周至少接受1次服务。

据悉,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服务1517课时,共计1517人次,当前项目内共有25名服务对象,包含小学生10名、初中生12名,高中生3名。项目开展过程中未保站按月电话回访服务对象及家长的满意程度,服务开展至今项目及志愿者均获得一致好评,多名服务对象表示自参加本项目以来,精神面貌明显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