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又出彩,共绘文化对外交往新图景
由金江波教授总策划的“海上繁花”国际手工艺展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美术馆举行。
如今,越来越多艺术工作者思考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发挥文艺的作用。凭借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特点,艺术外交让各国文化纽带更加紧密,成为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了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上海大学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通过一系列国际文化合作项目,共绘“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文化外交图景,更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搭建了全新舞台。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文 受访者/图
从“走出去”
到“走进联合国”
“美是多元的,它既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触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上海大学金江波教授表示,上海大学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通过一系列合作项目,在文化外交领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更彰显了艺术超越国界的凝聚力。
近期,金江波教授成功申请获批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上海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项目——“文明互鉴·和美共生:东方传统工艺当代美术展”,并计划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办特展一场。现场还将举办现场展演交流、学术论坛与教育合作等活动,全方位、全景式地彰显中国审美价值观,实现国际化视野下传统文化与当代美学的时空对话。
金江波教授介绍,该项目旨在走进联合国这一世界外交的核心舞台,推动文化外交的合作互动,努力打造高品质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优秀范例,生动诠释“全球文明倡议”的内涵,推动上海大学与联合国机构的深化合作。
据悉,展览分为四个主题篇章,分别以非遗之美传递东方美学,以传统之韵描绘当代之美,以数字化技术传递“与天地合一,与万物和谐共生”的东方哲思、呈现国际视野下的传统手工艺的当代美学风貌。
金江波数字影像作品——《我心即白云系列》。
和平愿景跨媒介表达
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早在该项目之前,金江波教授作为联合国UNITAR-NYO和IAA特邀艺术家,其艺术作品《家园》和《和平》就已连续两年受邀参加联合国年度音乐盛典。在联合国的舞台上,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深度融合是艺术赋能文化外交的桥梁。
其中,《家园》参加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Stern礼堂举办的“庆祝第78届联合国大会年度庆典音乐会”。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幕僚长H.E.Collen Vixen Kelapile在庆典活动中强调,“和平、繁荣、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音乐会是年度联合国家庭的大团聚。”
《家园》系列作品不仅关注全球经济、自然环境,还致力于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摄影、新媒体艺术和数字技术,展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经济、自然和文化背景,重构山水意境,诠释天人合一的东方生态智慧,传递出对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思考。
作品集《和平》参加了“庆祝第79届联合国大会年度庆典音乐会”。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和平》作品集不仅是视觉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精选合集,更包含金江波教授为每一首作品撰写的艺术注释。这些注释不仅是导览,更是对艺术在社会中角色的深刻反思,提供了弥合视觉与听觉体验的独特见解。通过视觉艺术与音乐表演的元素交织融合,金江波教授强调了艺术在培养更深层次社会联系与理解中的变革力量。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跨文化对话的桥梁,契合联合国推动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使命。
2025年恰逢联合国成立80周年,金江波教授将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办个展。这场展览将延续天人合一的东方生态智慧,对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深刻思考。用艺术的语言,传递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倡导全球合作与共存,为构建一个更加和平、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贡献力量。
未来,上海大学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将继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以艺术为桥梁,以文化为纽带,开启一场跨越国界的艺术外交之旅。以宏大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用艺术的力量构建一个多元共生、和谐共进的全球文化生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艺术的力量。
- PACC深化国际文化纽带大事记 -
2024年10月,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从春与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主任金江波教授受联合国UNITAR-NYO和IAA邀请,赴联合国纽约总部参访并签署合作备忘录。
同年11月,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率团,金江波教授随团出席在埃及开罗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城市论坛,并与联合国人居署签署正式合作协议。这些合作不仅深化了上海大学与国际组织的战略合作,更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同时,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依托国际平台,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创新对话。
同年11月29日,由金江波教授总策划的“海上繁花”国际手工艺展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美术馆举行。展览呈现了全球手工艺的蓬勃发展,从手工艺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到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融合,三个板块和维度展现了全球手工艺的丰硕成果。展览共展出数十门国家级与省部级匠心独具的非遗技艺,吸引数十位传承人参与,充分展现了上海城市的都市文化魅力以及中国文化自信和世界表达。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文 受访者/图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