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上海启动2025年陪诊师培训
2025-03-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我们日常以居家照护为主,但考虑到有一些老人的实际需求,让更多社工参加‘陪诊师’的培训,可以切实帮我们拓宽工作范围,也能更好地响应老年人的需求。”林颖是上海静安区安耆为老社工事务所项目主管,这次参加培训,她有着诸多期待。

随着人口老龄化尤其是高龄化的加速演进,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已突破568万,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就医陪诊需求日益凸显,催生了“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群体。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规范陪诊师的培训、考核和跟踪管理,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上海迈出重要一步。3月24日,2025年上海市陪诊师培训启动会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主会场、分会场共计1100余名学员共同参加此次为期6天的培训活动。这标志着上海在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再上新台阶。

这一培训由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开放大学共同举办,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协办,旨在落实《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的要求。培训采用“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模式,市民政局会同市卫健委、上海开放大学、市养老协会等单位,联合开发陪诊师培训大纲,系统构建了涵盖陪诊基础知识、陪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医疗基础知识与急救技能、沟通与心理支持、实训教学、法律责任与纠纷化解等六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由上海开放大学负责全市陪诊师培训,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组织考核。

在陪诊师队伍的管理上,培训学员将纳入上海开放大学养老服务人才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培训成果还将与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账户对接,实现数据的互通共享。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陪诊师的专业能力,还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学员还将不定期地参与到后续培训,重点聚焦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提升。“针对陪诊师在日常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学校将通过心理评估、心理支持及疏导等措施,确保陪诊师始终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温暖、高质量的陪诊服务。”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王松华说。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敏介绍,今年1月,市民政局联合市卫健委印发《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就是要通过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陪诊服务,解决老年人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让老年人“看病有依靠、就医更舒心”。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陪诊师队伍是试点成败的关键。目前试点工作已进入攻坚期,各区民政局要切实扛起属地责任,通过组织保障、模式创新、规范服务,提炼典型案例,不断总结经验,为全市推广提供可复制的“样板”。

随着陪诊师培训计划的全面启动,上海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这支专业化、规范化的陪诊师队伍将为更多老年人提供贴心、专业的陪诊服务,助力构建更加和谐、温暖的社会。

另据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闵辉介绍,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功能性、平台型”新型高校优势,推进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的“三教融通”,推动民生工作创新提质。学校发布《陪诊师从业技能要求》等养老服务系列团体标准,建设系列课程资源,培育系列师资团队,创新开展养老评估师、老年安宁疗护、陪诊师、老年社会工作者、养老服务内训师、金牌护理人员骨干、养老护理员中级工继续教育、养老护理员高级工继续教育等8类紧缺人才培训,覆盖从业人员10900余人次,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