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话题|和宠物一起上班办公,你愿意吗?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奇葩说》曾经有一道精彩的辩题:美术馆着火,救名画还是救猫?其中一位导师这样说,“艺术品最大的价值就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而生命最大的价值是活着”。持此观点的不乏人在,甚至连艺术家们自己也偏向于救猫。雕塑大师阿尔贝托·贾科梅蒂曾说:“火灾中,在伦勃朗和一只猫之间,我选择拯救猫。”
当今社会,人与动物之间日益紧密的关系正逐步得到印证。近年来,上海部分办公园区不断深化宠物友好办公理念,从携宠物上班到收养流浪动物作为园宠,和园宠一起上班,原本私人化的宠物从私人空间走向公共园区不断被赋予公共属性。对此,年轻人对人与宠物之间的距离关系、与宠相处的私域和公域边界问题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 正方 ==
携宠上班,收获满满情绪价值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宠物猫数量为7153万只,较2023年增长2.5%,宠物犬数量为5258万只,较2023年增长1.6%。伴随都市化,宠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为打造人与宠物友好相处城市,近年来,上海办公区、写字楼流行起了宠物友好办公理念,给打工人带来了不一样的上班体验。
在95后文萍看来,她在小红书上班时最快乐的时光除了下班就是周五宠物节。“这一天可以带宠物去上班”,虽然自己没有养宠物,但这对于她来说,休息时间能看到活泼的猫猫狗狗出没在工位上,赤脚奔跑、肆意穿行、轻巧上桌,可以让她从烦闷成堆的工作中暂时抽出身来。
而在B站,宠物与员工没什么两样,员工们在工作日都可以携带宠物上班。B站宠物分为一天“临时工”和90天“常驻嘉宾”,还有自己的员工卡,可通过刷卡随意进出。“我们部门有三只猫,分别叫三两、多比和图图,工作时看到它们就会比较解压。”运营部门工作人员说。而每年年会,为了让大家玩得开心,也为了让宠物更有参与感,每一位员工可以为自己喜爱的宠物投票。
除了互联网大厂之外,上海部分文创园区如今也纷纷推出携宠上班政策。早在2012年开园以来,大宁德必易园便支持客户带宠物上班。这成为吸引诸多年轻公司入驻园区的原因之一。“最初选中这里主要是从生态环境和宠物友好两方面考虑。园区环境接近公园,还可以和宠物一起上班,没事可以撸撸猫。”2015年5月入驻园区的上海玩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老员工钱群说。目前园内已入驻有八十多户文创、广告、新媒体公司。
“在办公室养宠物,比较适合我们团队轻松、年轻化的氛围。”从事动漫周边产业的上海智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卢总说。除了带自己的宠物过来上班,公司员工英子也会救治园区内的流浪猫,养在公司里面。为方便携宠遛园客户,大宁德必易园物业在草坪各处设置了免费的便纸箱。
白皮书显示,90后作为养宠主力军,占比为41.2%,00后占比为25.6%。随着养宠趋势愈加年轻化,宠物友好办公理念的推行逐渐成为年轻公司和人才的吸引机制。宠物办公文化也成为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认同感的纽带。
能带宠物上班是惠锋来上海时毛圈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上班的主要原因。作为一名宠物服装设计师,惠锋找工作的唯一要求是“要能带狗上班”。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创意园区的广告公司,因为可以带宠物上班,便在当时买了一只雪纳瑞陪伴自己上下班。中途换工作时,他也以此为标准。如今,宠物狗CoCo已经成了他的御用模特。“我工作时它都会乖乖配合。”惠锋笑着说,“工作太过紧绷时,不抽烟、不玩手机,我主要的放松方式就是和CoCo互动十五分钟,这个过程很解压。”
而在政府部门上班的爱猫人士刘女士一直很羡慕能带宠物上班的人,“能和宠物一起上班一定很幸福”,但她目前还无法享受其中的乐趣。几年前在B站工作时的赛君购买了一只宠物猫。但在跳槽到另一家互联网大厂之后得知这家公司不允许带宠物上班,便只能将猫养在家里。对此,她一直寄希望于未来公司能推行宠物友好办公的做法。
全天候撸宠,感受企业人文关怀
为了能给喜欢宠物但不能带宠物上班的员工提供同样的情绪价值,各大园区在打造宠物友好办公的概念上逐渐升级。2023年起,大宁德必易园在园内圈养了一只羊驼和一只梅花鹿。德必外滩WE和德必书城WE物业也分别喂养了不同品种的宠物犬。在办公园区内养育固定的宠物,可供客户休憩时互动观赏。
为满足年轻爱宠客户需求,2023年3月德必书城WE园区正式开园时,公开推出同宠物办公理念,并为客户的宠物举办了入职仪式,拍好照片,做好登记。每年他们还会为园宠奥莉举办生日会,并邀请客户及其宠物一同参加,希望能让他们感受到公司的关怀和温暖,也能对宠物友好办公文化产生认同感。
德必外滩WE宠物友好办公的环境是吸引小赵“继续在这里工作的动力”。虽然上班不到1年,但相比其他地方,她感受到这里的办公环境很包容、很轻松。这里不仅可以带宠物上班,还有固定的园区宠物,这对爱宠但没有条件买宠的上班族来说,是一项“福利”,弥补了他们不能在家养宠物的遗憾。趁出来接水的间隙,小赵和园宠哈鲁玩了两分钟,之后,她说话的状态瞬间感觉满血复活,“在办公室半死不活的时候,出来看到一只狗摸一下简直不要太爽了!”她感慨,“回办公室感觉还可以再战。”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接触宠物已经成为了她治愈自己的方式,办公楼出现的每一只狗她都摸过。她认为这种一刻的治愈也是治愈。
为提高客户满意度,在大宁德必易园基础上,德必书城WE和物业进一步丰富了功能型设施和管理制度。为宠物专门设置了饮水点和粪便收集装置,方便宠物出来放风时使用。除此之外,结合写字楼的垂直纵向分布特点,考虑到携带宠物上班和部分害怕宠物的客户,园区专门开辟了宠物专用电梯,划分了办公区、户外活动空间、无宠区。德必外滩WE还设立流浪宠物救助站,以及营造社交与互动场景(午间社交时段、特色休闲空间)等为园区客户及员工提供了舒适、安全且充满趣味的工作环境。
在规则与制度的建立方面,德必集团制定了准入与管理规则(免疫与训练要求、责任归属),并实施分阶段政策调整(初期试水与反馈优化、动态更新机制)和社区化运营规则,要求园内宠物必须牵绳保障安全,宠物不得在公区、停车场长时间停留,确保园区的有序运营和社区共建。
波特营文化创意园区也在逐步推行宠物友办公理念。园内目前虽没有明文规定可以携宠上班,但不久前,工作人员陈周婷捡回的流浪狗Deal如今也已成为园区宠物,并打造成了个人IP形象印在园区推广卡片和明信片上。但园区内商铺并未完全开放为宠物友好区域。为了方便携宠上班的客户进出,也为宠物提供休息区域,园区物业补充设立了泊狗位。接下来,园区计划开发宠物地图,方便园区物业对宠物的管理。
== 反方 ==
非普适性理念,严肃性空间不适宜携宠办公
在上班族眼中,并非所有园区都适应宠物友好办公。陈周婷透露,自己不久前工作所在的写字楼,工作氛围严肃,并未推行宠物友好办公。而偏向商务定位的陆家嘴WE,也未开始推行。作为养猫人士,陈周婷自己也从未带宠物一起办公。提及原因,她解释:“猫咪遇到生人容易受激,到时候可能也会影响其他同事工作。”
95后宋新目前所在的图书公司未明确推行宠物办公,也未明令禁止。有同事偶尔带宠物狗上班时,她无法接受,并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有时会叫,会到处溜达,一旦溜达到自己办公桌边,出于害怕会站起来躲避,不仅不会带来情绪价值,还会影响我的情绪和工作效率。”她建议,如果工作压力大,可以午休或下班时间去撸猫馆与宠物互动。
“上班需要情绪价值,但提供情绪价值的不一定是和宠物一起办公。”工作过于劳累时,她会选择“云吸猫”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在互联网上通过观看猫咪的视频和图片来代替现实中与猫咪亲密接触,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治愈。
而对于在远距离通勤的刘女士来说,带宠物上班出行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每天上班她需要搭乘一个小时地铁,但上海地铁又不能携带宠物。《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禁止携带活禽以及猫、狗(导盲犬、军警犬除外)等动物。带宠上班的惠锋由于家离公司较近,每天骑电瓶车上下班。
如今,办公在推行宠物友好办公上不断推陈出新,作为个人私有化的宠物也逐渐被赋予公共属性甚至变成了公共财产。但不能忽视的是,当无限拉近人与宠物之间的距离时,不同立场的宠物纠纷也会随之产生,在小区、商场、娱乐场所等公共和私人领域中皆有诸多投诉案例。黄先生曾向12345投诉,松江区车墩镇松南城裕雅苑居民住房内,喂养大量宠物,严重扰民。刘女士曾反映,静安区万象天地商场宠物泛滥,对儿童老人很不友好,餐饮卫生亦有影响,并认为商场对此管理不善。还有市民曾投诉上海长宁区百联西郊商场宠物店异味重,蔓延至商场其他区域。
== 专家观点 ==
应避免给其他人造成困扰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海超虽肯定了宠物友好办公在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工作热情和动力方面带来的帮助,但她同时强调了潜在风险:部分员工可能对宠物毛发、皮屑过敏,出现过敏症状影响健康和工作状态。还有人可能对宠物有恐惧心理,宠物的出现会使其产生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宠物可能会通过各种行为分散员工注意力,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尤其对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影响更大。若员工对宠物的接受程度和管理方式存在不同意见,可能会因此产生矛盾和冲突,破坏团队和谐。
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认为,养宠是非常个人化的行为,未必所有人都喜欢,应避免给其他人造成困扰从而产生人际纠纷。宠物能使办公场景变得有趣、放松,但推行宠物友好办公应区分场所和行业,很多办公场所尤其是较为私密的、小型的工作场所以及需要集中思维和体力的工作并不适合携带宠物。如若非得携宠上班,他建议工作单位可设置一个类似托儿所的托宠所。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