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委呼吁:让我们携手为“星星的孩子”点亮“希望之光”
2025-03-29 上海

青年报 ·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今年17岁的霖霖(化名)喜欢乘坐地铁,可以清晰地报出几乎所有上海地铁车站的名字;霖霖画画也不错,他将很多地铁车站生动画了下来;他还擅长架子鼓,他拿下了架子鼓十级证书……眼前的这个阳光男孩,怎么都无法和孤独症患儿联系在一起。

4月2日,第十八个“世界自闭症日”即将到来。为了深入推进上海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切实帮助孤独症儿童家庭解决现实困难,3月29日,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政协文卫体委员会、市教委、市残联、闵行区政府、闵行区政协的共同指导下,由市妇幼保健中心、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举行“携手同心 共筑星希望”宣传义诊活动。

回忆起霖霖一路的成长过程,妈妈李女士觉得自己经历了“从崩溃到坚强”的过程。“刚开始,孩子不愿意说话,根本无法与人交流。到现在,孩子不仅可以生活自理,还有了自己的特长,还能站上舞台。这一路走来,学校老师给予了很多帮助,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用纯真的笑容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披上温暖的“披风”。今年市卫健委为慧音蓝屋授牌“上海市儿童早期发展实践基地”,市妇幼保健中心、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慧音蓝屋进行了基地工作签约。慧音蓝屋是一个用音乐主题关爱孤独症儿童等心智障碍群体,以及宣传闵行慈善文化的公益性和服务型平台。在慧音蓝屋建立市级儿童早期发展实践基地,旨在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与社会资源,强化专业支撑、促进家庭广泛参与,应用音乐、美术、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传递充足营养、良好健康和安全保护的理念,创造回应性照护和儿童早期学习的机会,为0-6岁儿童及家长提供友好支持,助力家庭健康发展。

据专家介绍,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儿童早期发生的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语言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刻板和兴趣狭隘为典型临床表现,环境适应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及自我照顾能力均较差,严重影响儿童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孤独症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对其社会技能的康复效果越好。

2023年10月,上海市卫健委印发《上海市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工作方案(试行)》,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纳入上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保健项目全面开展,整合资源探索构建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干预康复”服务模式,促进儿童孤独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据悉,上海市卫生健康部门将继续与民政、教育、残联等部门紧密合作,动员多方力量,进一步完善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干预康复服务体系,持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心理行为干预康复能力,不断满足有需求的儿童在家门口获得科学有效的干预康复服务。

本次活动旨在凝聚医疗卫生、教育、民政、残联及社会各界力量,倡导社会广泛关注和关爱孤独症儿童,为家庭提供全面支持。每一份善举,都如同照亮星光的火炬;每一次参与,都彰显着城市的温暖与善意。孤独症儿童家庭渴望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理解与包容。他们的世界虽然简单纯粹,却因一扇无形的门与外界阻隔。专家呼吁,让我们携手并肩,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用爱心传递希望,共同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筑造一座充满爱与希望的温暖之城。

当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市儿童医院、新华医院、市妇幼保健中心的6位知名专家为参加活动的市民提供了专业咨询和科普讲座。

青年报 ·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