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将建上海首个园区XR影院,共生计划解锁科艺融合“新场景”
2025-03-3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600家,从业人员3.2万人,如何服务好这些产业青年?已初步形成人工智能全产业链体系的张江科学城又有新动作。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上海浦东软件园获悉,上海浦东软件园“科艺融合·元力共生”计划已正式启动,从上海首个园区XR影院到创业营、创业大赛,“硬实力”将和“软协作”协同共生。

  ◇  共生计划解锁科艺融合“新场景”  ◇  

据介绍,近年来,张江科学城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奔跑,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持续完善。作为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最完善的区域之一,截至去年7月,张江科学城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600家,从业人员3.2万人。聚焦大模型,算力、算法和数据,张江科学城已初步形成人工智能全产业链体系。

这一“科艺融合·元力共生”计划将围绕“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底层技术,以科技和艺术跨界融合为支点,助力共建共享创新活力张江。“科艺融合”计划将从焕新虚实融合“新空间”、解锁科艺融合“新场景”、探索产城融合“新体验”三大层面,打造产城融合创新社区的示范标杆。

聚焦元宇宙应用场景,浦东软件园正携手全球科技与艺术领域合作伙伴,即将推出上海首个园区XR影院,解锁虚实融合、多元交互的全新体验。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由浦软孵化器主办的浦软创业营第十一期已正式启动,通过技术赋能、导师培训、大咖分享、资本对接等方式,全方位赋能AI创新项目发展。已连续举办两届的“张江数链(元宇宙)创新大赛”也将在今年上半年开启招募,实现科技“高度”与艺术“温度”的双向奔赴。

此外,上海浦东软件园还将以“3+1”,即3场主题季+1个培训品牌为主线,依托园区公共空间、“浦软科艺坊”培训品牌和汇智国际商业中心举办系列文化活动,融合产业园区的科技属性、商业配套的业态组合,提升区域消费者高品质生活体验,全力推动“产、城、人、文”一体融合发展。

  ◇  超100万平方米空间让AI产业高度集聚  ◇  

成立于2015年底的达观数据,专注于各类文本智能处理系统的开发。目前在行业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案例数量第一,帮助数百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致力于开发全国产高端AI芯片的江原科技,推出国内第一款全国产自主研发和本土先进工艺制造的人工智能推理芯片,填补国家大芯片本土产业链内循环空白,实现从0到1的突破……作为国家级软件产业园区,到2024年,上海浦东软件园已集聚企业超19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69家,园区企业产值总额达1130亿元,亩均产出效益位居全国软件园区前列。

上海浦东软件园党委书记、总经理聂影介绍说,上海浦东软件园以张江科学城为核心,辐射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已形成了超100万平方米产业高度集聚的空间载体,孵化培育了一批软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从AI算力芯片、硅光芯片到垂直大模型、脑机接口,集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重点企业,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上海岩山科技是园区的一家人工智能领域前沿创新企业,旗下的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致力于人工智能和脑科学交叉领域的前瞻性研究。记者了解到,研究院团队正以海量人类植入式脑电活动数据为“燃料”训练脑电大模型,落地控脑、脑控两大方向应用场景。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岩思类脑已运用该技术操作游戏并在《黑神话:悟空》上实现了连续、精准的游戏操控。在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岩思类脑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头部临床机构精诚合作,构建基于海量人类侵入式脑电数据和AI大模型技术的脑电大模型。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技术革新的加速,“AI+”将融入千行百业。张江科学城也将持续不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助力人工智能产业的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