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选择去联合国,交大人开启“全球征途”
2025-04-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罗欣 朱思懿 赵鹏飞/文 受访者/图

从交大全球胜任力教育的课堂到联合国总部的办公桌,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国际组织视为职业起点。今年以来,众多交大人正以不同身份踏上联合国征程——有人已在非洲草原的粮农一线扎根,有人正为远赴北欧整理行囊。

他们的选择,是交大学生全球胜任力教育的缩影,更是青年投身全球治理的宣言。毕业季即将来临,选择去联合国,也是个人成长与全球责任的一次交汇。

  ◆  实习生到全球公民  ◆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廖杰雷现扎根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肯尼亚办事处,投身非洲可持续农业实践。面对全球约7.33亿人口深陷饥饿的严峻现实(FAO 2024数据),他深入肯尼亚田间地头,协调气候韧性项目、调研旱地农业技术,将学术理论与非洲小农需求结合。从实验室到东非草原,他见证全球治理的真相——不是云端的高谈阔论,而是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与农民共同握紧同一把锄头。在这里,每一份工作都不只是职业,更是青年理想与世界脉动的同频共振。

廖杰雷

此刻的张璇正在哥本哈根。作为文创学院毕业生,她选择在联合国城市实习,用最直接的方式触摸国际组织的脉搏——不是为追逐“梦想”的虚影,而是想看清那些被宏大叙事遮蔽的日常真相。2025年的春天对她而言很特别,文创学院的十周年院庆正拉开帷幕,但她依然无悔在异国他乡发光发热,并期待着再次走进校园时,用另一种身份见面。

24届毕业生倪凯歌此刻正是一名联合国难民署实习生的身份。在Connected Education团队,他参与构建难民教育的数字桥梁:记录会议、起草报告、设计AI应用框架……一年的时光里,他完成了从上海到哥本哈根,从实验室到联合国的蜕变。

张超越的毕业季定格在厄瓜多尔的阳光里。作为文创学院22级学生,他在联合国难民署驻厄瓜多尔代表处担任公共信息实习生,用镜头记录社区故事、用文字编织世界脉搏。每一张照片、每一篇报道,都是他献给毕业季的特殊礼物——异国土地上真实流淌的生命力。

张超越

张威正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卢旺达代表处,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积极推动农业创新与发展。作为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硕士生,她选择休学一年,以联合国实习生的身份扎根非洲,为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这份毕业季的“缺席”,成了她最独特的在场。

冯佳琪正穿梭于FAO非洲区域办公室的走廊,在性别部门与传播部门之间传递着关键数据。作为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她以“桥梁”身份投身国际事业。

冯佳琪(右一)

  ◆  把坚信与期望装进行李箱  ◆  

比起已经在联合国报到的一批年轻人,还有几位同学正收拾着行装准备启程。

即将于4月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非洲办事处加纳实习的苏鑫,将专注数据统计领域,承担制作审阅数据报告及项目支持工作。临近毕业时,凯原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苏鑫了解到交大与FAO的合作项目,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够睁眼看世界,获得超越旅游的真实社会认知,同时培养跨文化适应能力。

“越长大越发现人生的轨迹往往不是完全由自己规划好的,而是在旅程中不断经历、遭遇、偶遇与选择的过程。”在联合国成长,这是苏鑫在收拾行囊时的坚信与期望。

来自外国语学院的王怡铭即将以筹款活动协调实习生的身份加入联合国难民署(UNHCR)哥本哈根办公室,她的核心任务是开发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帮助各国筹款办公室与总部团队追踪四大筹款活动的绩效,并促进经验交流。她将带着母校赋予的底气,奔赴哥本哈根的新征程,继续在跨文化协作中书写青年的全球担当。

王怡铭

国际事务不只是书本上的概念,更是一场走进世界、感受脉搏的旅程。即将毕业的宋心悦期待把低碳环境专业的所学应用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实践。国际组织的召唤于她而言,是理想照进现实的契机。想给自己一次机会,去探索、去体验,去看看地球的另一端,目睹那些或许在新闻里都鲜有提及的角落,听听那里的人们讲述他们的苦难和快乐。

同学们说,毕业季的告别各不相同,但交大人的选择有着共同的坚定——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走出交大就是要勇担使命,从交大走向世界,让世界因自己的到来而不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罗欣 朱思懿 赵鹏飞/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