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英烈 缅怀悟初心,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开展青少年大思政研学实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清明时节寄哀思,红色精神永传承。4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清明忆英烈 缅怀悟初心”青少年大思政研学实践主题活动。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上海市彭浦初级中学近50名学生分两日参与活动,通过情景演绎、敬献鲜花、参观研学、思政微课、踏青寻春等形式,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初心使命,厚植家国情怀。
开展实地教学,上一堂“思政微课堂”
现场以情景剧《红色家书》拉开帷幕,两校学生通过沉浸式演绎,讲述“军委四烈士”之一的杨殷同志牺牲前写给女儿珍贵家书的故事,展现了革命先烈毁家纾难为革命的崇高信仰和勤俭质朴的优良家风。
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像”前,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鞠躬献花,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怀念与哀思。
参观环节,同学们手持定制研学单,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引导下深入探寻中共中央军委在沪斗争的峥嵘岁月。现场开展的“思政微课堂”上,学校老师结合“军委四烈士”人物事迹开展实地教学。学生们在“学、听、问、答”中,根植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砥砺初心使命。
活动最后,大家走进静安雕塑公园、中共淞浦特委机关旧址陈列馆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遗址,在春意盎然中追寻红色足迹,聆听历史回响。红色教育与自然美育的融合,让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更具感染力。
据悉,未来,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将持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优势,深化与区域内结对学校的协同合作,整合红色资源、创新教学场景,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互动化育人模式,在青少年心中厚植红色基因的精神沃土,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生感悟: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八1中队的方璐瑶在参加活动结束后感慨万千。“清明假期,我们来到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与其他入团积极分子共同了解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1929年8月24日,军委四烈士被捕。他们牺牲时的平均年龄不到三十三岁。他们在白色恐怖最猖獗时用脊梁扛起破碎山河。发黄的手稿,见证了他们的坚定信念;会议的记录,见证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论断的提出。他们用生命诠释忠诚与担当。那些凝固在历史长河中的青春,为新时代强军之路照亮前行的方向。我们也要循着他们一代伟人的足迹,将革命精神落实到言语里,行动中。”
作为一名入团积极分子,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八4中队的杨昱菲在参观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后,深感革命历程之艰辛与伟大。“斑驳的砖墙,泛黄的军事文件,无声地讲述着革命先辈在危难中的艰苦奋斗与他们坚定的信仰。跟随着讲解员生动详细的讲解,我仿佛看见军委四烈士等人被捕后英勇牺牲的场景,对此,我表示深深的敬仰与缅怀。”
同样深受教育和震撼的还有该校八5中队的高晓光,他认为,这个红色圣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展现了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实地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此次参观让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上海市彭浦初级中学预备2班的肖昱辰表示,自己和同学们通过参观,了解到了在上海的红色革命历史和来自国外的创意雕塑作品,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和红色历史。“先烈们为我们开创了一片太平盛世,我们也要好好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步与努力。”
肖昱辰的同班同学张霖浩对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里观看的情景剧演出印象深刻。“在参观中我了解到了革命先烈们的光荣事迹,我深刻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当下的大好青春,努力学习,做新时代好少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