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年轻歌剧人,在上音歌剧院感受《艺术家的生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上音歌剧院亮相之初,上海音乐学院就给它设定好了定位,即院长廖昌永透露给外界的“十六字方针”——上音主体、歌剧特色、学术高地、市场运营,“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不只是培养专业演员,还要培养剧院管理人才”。所以,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闭幕大戏、上音版歌剧《茶花女》余音仍绕梁,又一部“上音出品”歌剧即将献演。4月17日、18日,作为上音学科建设成果展演季暨2025上音歌剧院春季演出季项目,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又名《波西米亚人》)将点亮上音歌剧院舞台。
上音透露,上音版歌剧《艺术家的生涯》由上音院长廖昌永担任艺术总监,上音作曲指挥系教授张国勇担任艺术顾问,力邀知名导演李卫执导。该剧汇聚上音校友于冠群、上音毕业生胡斯豪、上音博士女高音罗玉丹,以及男高音夏侯金旭、旅德男中音姜棵,联袂一批优秀上音歌剧演员,由上音青年指挥金郁矿执棒新古典室内乐团、上音合唱团、西安交响乐团合唱团共同呈现。
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经典四幕歌剧。普契尼用诗意的旋律,展现了巴黎艺术家们的生活,用音乐描绘了他们在爱情、友情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无奈。此次上音的制作,将故事创新演绎。上音歌剧院舞台化作塞纳河畔流动的盛宴,通过双合唱团的声音展现巴黎街头的烟火气息。金郁矿执棒的新古典室内乐团,以00后的锐气带来青春澎湃的气息。
据介绍,该剧主演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6岁,大部分均来自上音。据主创介绍,这部剧中艺术家的“生涯”二字有双重隐喻。唱响国际舞台的于冠群、夏侯金旭载誉归来;上音博士胡斯豪即将征战海外舞台;一批批上音学生在舞台上历练成长……他们在演绎剧中人生轨迹的同时,也是用自身的经历讲述当代中国歌剧人、中国音乐人在全球舞台上的突围之路。
饰演咪咪的女高音歌唱家于冠群毕业于上音声乐歌剧系,近年来,她在世界各大著名歌剧院和音乐节进行演出,成为备受国际舞台关注的中国女高音之一。这次和上音的“后辈们”一起合作,排练让她感慨不已,“他们都很拼,充满了活力”,“他们比当年的我们更成熟、更优秀,知道怎么走位、怎么抖包袱,他们的将来会更光明”。
胡斯豪是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金奖获得者,上音博士。他在上音制作的多部歌剧中担任主要角色,现为美国旧金山歌剧院、芝加哥歌剧院等签约艺术家。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仍然觉得像戏剧一样精彩——当年还在深圳读高一的自己,去北京国家大剧院观看有“世界第一弄臣”美誉的列奥·努奇主演的《弄臣》,“我买了最便宜的票,坐在山顶,他的声音穿过整个剧场,击中了我”,从此他立下宏愿,“我也希望像他一样站上歌剧舞台”。随后,一个高中生选择了自己一个人从深圳来上海学习声乐,最终在上音深造,“廖昌永院长提出的‘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实践机会。”
指挥金郁矿是上音作曲指挥系优秀毕业生。2015年考入上音附中指挥专业,在上音“大中小”一贯制培养体系中成长起来,两度斩获国际指挥大赛亚军,荣膺全国“十大青年指挥人才”,他发起组建新古典室内乐团,并担任四川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是近年来冉冉升起的指挥新星。但提起这部经典作品,他说自己仍然需要全力以赴,因为“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指挥,这都是一部让人发怵的歌剧,每一个地方都是陷阱,每一个地方都是困难”。他介绍,从演员到乐手,完成一部全景歌剧制作,涉及的人数超过100人,而且需要将交响乐、戏剧、装置艺术等内容融合在一起,“我要从指挥室内乐的思维转换到指挥大型歌剧,此次经历对我而言既新鲜又具有挑战性。”
近年来,上音相继创演十余部中外经典与原创歌剧作品,包括《康定情歌》《贺绿汀》《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茶花女》《卡门》等,依托上音歌剧院组织开展歌剧节、国际声乐比赛、歌剧人才培养项目和歌剧理论论坛,推动歌剧创作、表演、理论、市场的全链条覆盖,以人才培养为首要目标,锻造了一大批优秀歌剧人才,服务城市文化建设,为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注入经典艺术新动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