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一则学术喜讯,怎么被带歪了?
2025-04-16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这几天,一条题为“范冰冰获国际大奖”的消息让人咋舌。不少人好奇点开,看看这个涉税务问题的明星到底拿了什么大奖,结果发现又是“标题党”新闻。这位“范冰冰”,其实是和那位明星同名的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她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奖学金项目支持,资助金额是13.1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26万元。

学校把这条消息发了一个多月,本是学术传播,最后却在网络平台靠“标题党”火了。包括当事者、教授本人,都大摇其头,称这样的走红让自己“心里很不爽”。这些消息发布平台用这种伎俩赤裸裸地博眼球、蹭流量,不是新鲜事,但每次发生了都仍然让人愤慨。严肃的学术成果,也需要娱乐化吗?大众真的需要这种“标题党”吗?

从学者的层面,他们更需要的是学术尊重,而不是学术娱乐化。范教授是郑州大学研究先进陶瓷材料团队的骨干成员,拿到的这个属于学者的“奖学金”,是国际学术界的重要科研资助,据教授本人表示,这个资助含金量还是挺高的,中国大陆此前还没有人拿到过。无论是从学术研究推进来说,还是从学术成果的认同度来说,这都是值得庆祝的喜事,理应得到高度的尊重,而不是这种跟娱乐明星捆绑的“流量搭售”。教授的这种走红,不是基于学术价值,严重一点说,这样的传播堪称对当事人的羞辱。好在范教授本人很有学术定力,说面对这所谓的“泼天的富贵”,自己“无所谓”,仍会继续“做好科研,做好自己,带好学生”。

从公众的层面,他们更需要的是消息精准,而不是一次次骗点击的“标题党”。正如教授本人无奈的叹息,“在名字面前加上郑州大学四个字就这么难吗”。对某些平台来说,这并非不能,而是不想。因为长期迷信流量,总觉得流量万能。可真相是,就算骗来了百万点击,感觉受愚弄的公众会对平台有好感吗?令人肃然起敬的获奖消息,哪怕只有一万人看到,也是成功。更何况即使从营销的角度来说,事实证明,“垂直类”消息比“广播式”消息更有效果。这些好奇带来的点击,终会反噬平台。一直搞“标题党”,就像一直喊“狼来了”,那样的结局连小朋友都知道——很多“震惊体”泛滥的平台,如今已经倒下了。

范教授长期从事的微波烧结制备陶瓷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普通人其实不需要太了解。它完成学术到市场应用的转化,也许只需要几个专业“读者”看到,就能造福社会。别让有真本事的人,以及真正有价值的消息,被“标题党”误导、娱乐化吞噬。传媒、大众和平台,需要一起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舆论环境。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张红叶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