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程序员深夜被眼痛“痛醒”,专家提醒:此类用眼问题不容忽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32岁程序员陈立(化名)深夜被眼痛“痛醒”,难道是干眼惹的祸?辗转多家医院检查无果,最终确诊为视功能失调。
在“屏幕化生存”的当下,不少年轻人常因过度用眼感到眼睛不适。对此专家提醒,在年轻人群体中,这种用眼问题常常被忽视,事实上,这种眼部疾病不等同于干眼症,如果单纯买瓶眼药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年轻人深夜被眼痛痛醒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年轻人高强度用眼的情况屡见不鲜。陈立是一位资深程序员,过去的一年,他一直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每天对着电脑屏幕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起初,他只是偶尔感到眼睛干涩,以为只是小问题,便没太在意。但渐渐地,情况越来越糟,不仅看东西变得模糊,眼睛还疼得厉害,甚至每天凌晨都会被眼痛疼醒,睡眠质量直线下降。
为了缓解症状,陈立跑了多家医院,积极配合做了眼底、视野、泪液分泌等多项检查。然而,各项检查结果都显示“无明显异常”。可现实是,他的症状不但没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工作中频繁出错,日常生活里连基本的视物都成了难题。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专科,林瑞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用眼习惯,随后又进行了视力、屈光度、眼压、眼底等常规检查,结果依然正常。
难道真的查不出病因了吗?通过进一步的眼位检查和交替遮盖试验,终于发现了一些线索——陈立存在近距离外隐斜,而且调节能力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紧接着,视功能检查为这场漫长的“寻因之旅”画上了句号——原来是调节不足导致的集合不足。
“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相机,调节功能类似相机的对焦能力,集合功能则是双眼协同聚焦的能力。陈先生由于长期过度用眼,调节机能逐渐弱化,致使双眼配合出现失调,进而引发了视疲劳、眼痛以及晨间不适等一系列症状。”林瑞医生告诉记者,陈立的这些症状是典型的视功能异常表现。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视物不持久、畏光流泪等情况。这类问题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常规的眼科检查很难发现,所以常常被误诊为干眼症或普通视疲劳,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专家呼吁,重视早期筛查
找到了病因,接下来便是针对性的治疗。林瑞医生与负责视功能训练的董凯馨医生,共同为陈立制定了定制化的视功能训练方案。记者了解到,视功能训练主要包括:
融合训练:远近融合训练,让患者通过观看不同距离的融合视标,锻炼双眼将不同图像融合成一个清晰图像的能力;双眼视标训练,则是利用特殊的视标,强化双眼协同追踪和聚焦的能力。
调节训练:调节灵敏度训练,患者需要快速切换不同度数的镜片,看视力表,以此提升眼睛快速改变焦距的能力;调节幅度训练,让他在特定距离下,辨认最小可分辨的视标,来扩大眼睛调节范围。
放松训练:远眺训练,通过每天定时望向远处的景物,让眼睛得到自然放松;正负镜片交替训练,通过佩戴正、负不同度数的镜片,放松紧张的睫状肌。
经过多次训练后,效果显著。陈立的调节灵敏度明显恢复,晨起时眼部的钝痛感完全消失,看近处模糊的症状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工作和生活都逐渐回归正轨。
“像程序员、设计师、学生等长期需要近距离用眼的人群,如果出现持续性视疲劳、晨起眼部不适,很多人以为只是干眼症,单纯买瓶眼药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林瑞医生特别提醒,视疲劳属于神经肌肉协调方面的问题,而干眼症则是泪膜稳定性出现异常。所以,当出现相关症状时,一定要先进行鉴别诊断,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或治疗策略进行干预。否则,病情一旦拖延,可能会导致调节幅度下降、立体视功能减退等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视觉健康。
》》tips
年轻人,这些误区要避开
很多人对眼睛视功能存在认知误区,这不仅延误治疗,还可能加重症状。常见误区有:
眼药水万能论:不少人一感觉眼干、眼疲劳,就自行购买眼药水频繁使用。但眼药水分很多种类,像陈先生这样视功能异常引发的症状,随意用普通滋润型眼药水根本没用,不对症的眼药水还可能破坏眼表微环境。比如含防腐剂的眼药水长期使用会损伤眼表细胞,加重不适。
只查视力就够了:以为视力正常,眼睛就没问题。其实视力只是眼睛视觉功能的一部分,视功能还涵盖调节、集合、双眼协调等多方面。有些人视力虽好,但视功能异常,仍会出现眼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休息能自愈:觉得视疲劳、眼痛只是小毛病,多休息就能好。轻度视功能问题或许通过休息能缓解,但中重度问题仅靠休息远远不够。如果没及时引起重视,随着病情发展,会严重影响生活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