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皖携手赋能乡村教育,安徽教师沪上蓄能再出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丁文佳
为助力培养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近日,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指导下,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市希望工程和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于希望工程全国培训基地举办2025年安徽省希望工程教师培训班。来自安徽六安、安庆两地50名希望小学骨干教师赴沪,开启为期6天的提升之旅。此次培训通过多元课程设计与实践交流,助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新动能。
沪皖携手,共话教育协作新篇章
上海与安徽,因红色血脉紧紧相连,因国家战略携手同行。30余年来,上海为安徽援建希望小学130余所,资助困难学生2500余人,培训教师350余名,各类项目累计捐赠4500余万元。2020年启动的上海—六安“希望网校”项目,充分发挥了上海优势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帮助提升上海对口地区乡村学校教学水平,目前已在六安16所希望小学开设英语、音乐、美术、朗诵、科普、法治等六门课程,开设46个教学班,覆盖学生6000余人,累计授课3200余课时,帮助乡村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成为上海服务革命老区的一张靓丽“名片”。此次培训特别邀请了 18位来自六安希望网校项目实施学校的老师们,对他们而言,这次培训既是充电提升的学习之旅,更是续写沪皖教育情缘的初心之行。
团上海市委挂职副书记唐志宇指出,上海共青团始终牢记总书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嘱托,紧紧围绕对口合作要求,长期关心着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与安徽共同探索教育帮扶新路径,在希望小学援建、希望工程教师培训等项目上开展了密切合作。他寄希望这次培训能让各位老师在学思结合中更新教育视野,在同频共振中积蓄前行力量,为安徽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多元课程,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本次培训紧扣安徽教师实际需求与时代发展趋势,精心设置多元化课程模块。业务培训课程邀请了业内专家带来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实用的教学方法;开设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主题党课,提升教师们的政治素养和纪律意识;针对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开设了教师积极心理建设与学生危机干预专题课程;本次培训还增设了人工智能环境下“家校社”教育创新实践课程,旨在助力老师们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新模式。
除理论课程外,培训班还安排了现场教学、团建活动和分组讨论等环节。教师们走进青少年职业教学指导及科创体验中心、中共一大纪念馆的红色寻访活动中,教师们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深刻领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从互动游戏和小组合作的破冰活动,到党课学习,再到非遗海派盘扣制作体验课,培训班第一天的安排就让六安市舒城县晓天镇希望小学的翟绪磊感觉收获满满。在老师的指导下,教师们从绕线、塑形到缝合,每一步都考验着耐心,“这是这一天最轻松有趣的环节,看似简单的盘扣,实则蕴含了传统手工艺的智慧和匠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在教育中传递给学生。”翟绪磊是一名教龄5年的90后音乐教师,像他这样的音乐专业教师在乡村学校配备比较缺乏,多媒体设备等硬件也需要提升,“希望通过走教、送教的方式辐射农村地区的艺术教育。”他介绍,今年在六安市团委的推动下,学校链接上了“希望网校”数字化资源,“非常期待这样一节意义非凡的网课,让山区孩子的梦想飞得更高。”
学思践悟,展望乡村教育未来
“教育的发展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即使条件有限,只要我们怀揣对教育的热爱、勇于探索创新,就能为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邓飞虎是安庆市宿松县陈汉乡中心小学的一名23年教龄数学老师,在与安徽省各地农村教师的交流互动环节,深刻感受到了农村教师这一群体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这次培训班也让他意识到了农村小学需要改进的地方,“音体美等学科专业教师匮乏,同时课程设置较为单一,过于侧重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学科。另外,在硬件设施上也需要更新和投入。”但他相信,“培训班的这段经历照亮了我继续前行的教育道路,带着满满的爱与责任,努力为孩子们点亮希望之光。”
通过此次培训,教师们拓宽了教育视野,提升了专业能力,为乡村教育振兴蓄势赋能,他们将带着所学所思回到工作岗位,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助力更多乡村孩子成长成才。未来,沪皖两地将继续加强合作,不断优化培训课程,为安徽乡村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乡村学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丁文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