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田:《哪吒》只是开始,要一直做正确有难度的事情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最新数据显示,《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冲破157亿元。此前,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因“错估”电影票房引发争议。4月17日晚,王长田微博断更两个月后,这位1984级新闻学校友现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开展讲座。他此次回校,一为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二为毕业41年校友聚会。作为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无疑是公司最活跃的电影宣传者,三次回校,都带来了自己出品的电影。
前两次返校,他借机宣传了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次讲座,他同样带来了光线出品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2》)。在电影《哪吒》和这位风云学长的双重光环作用之下,讲座门票一票难求。现场不少人提前一个半小时便来占座,中间过道、讲台两侧挤满观众。提前抢票的观众中,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许征现场回忆,9年前,王长田带着光线的另一部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现身母校时引用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总结自己的经历:“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投资动画电影,王长田同样选择了一条“更少人走的路”。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路?
“做正确有难度的事情”
《哪吒2》成功是偶然亦是必然
王长田当年的班主任、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现场打趣这位杰出校友,每次光线上线新电影,他都会在班级群里发一笔红包,请同学看电影。《哪吒2》上映时也不例外。
结合自己近20年投资电影的经验,王长田最初预计这部动画电影票房能达到75亿元。但“当票房达到90亿元时,他在班级群里发消息称这一成绩已经和自己没有关系了。”张力奋透露。对此,王长田解释,“《哪吒》的成绩实际上超出了我的想象和控制范围。多出来的部分是观众给我们额外的奖赏,不是我们努力带来的。”
截至4月18日,《哪吒2》实时票房已突破157亿元。加上《哪吒1》,《哪吒》两部电影总票房已超过200亿元。回顾《哪吒》系列电影不断刷新的历史纪录,王长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一开始有点慌张,想着这泼天的富贵怎么会到我头上。”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哪吒》的出现是一种必然。”
归根到底在于量变产生质变。“2002年市场化改革后,电影行业内便不断聚集大量投资,以及众多精英人才加入电影创作队伍。资本和人才的能量积累必然转化成电影产品。幸运的是,这种能量聚集显现在了《哪吒》身上。”王长田分析。但他认为,这一结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前面每一步的选择和铺垫。高票房只是浮在表面上的冰山,背后鲜有人知晓的是十几年的资本投入和人才培养,以及不断的内容试错。
2012年,光线传媒开始投资动画行业。“那时没有人看好动画电影。”王长田介绍,11年前,他们到成都与杨宇导演(又名饺子)见面,当时杨宇导演的动画公司面临倒闭,光线传媒看到了其潜力,不久便投资了他的动画公司,与他一同发起《哪吒》这一项目。十几年来,光线传媒在这一行业的投资运营超过25亿元。“可以说我们在电视和其他电影项目上获得的收入大部分投入到了动画行业。”
“自由而无用”
为人处世深受校训精神影响
新闻学出身的王长田,为什么会从新闻行业投身电影行业?他认为,他的这种选择和复旦的教育有一定关系。“正是学校的经历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造就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复旦‘自由而无用’的精神多少影响了我。”
据学生流传,“自由而无用”一直是复旦大学民间校训。正是这种价值观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从小,他便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但在复旦校园学习专业知识之余,他喜欢的却是与专业知识毫不相关的三件事。据张力奋回忆,“王长田当年最喜欢的就是三件事:书法、跳舞、写诗。”在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中,王长田当年的成绩并不是最佳,“最好的同学成绩全是优,拿的是一等奖学金,我都是良,拿的都是三等奖学金。”但他在学校跳舞却是出名,还参加了学校的书法协会。如今,他的微博头像仍是自己的书法作品。
40年来,学校对他的精神滋养仍保持到现在,并潜移默化地注入到他以往每一次的选择中。在张力奋看来,这位学生与传统新闻人从事媒体行业不同,王长田一直是远离媒体的人。1998年他辞去电视台工作,创立光线传媒。高光时刻,光线传媒在全国上百家电视台每天播出7小时节目,利润过亿。但在2006年电视的黄金年代,他又投身电影行业。2015年初,公司正式停止所有电视娱乐节目的播出。
“我们当时的节目收视率超过10%。但我觉得不能满足于只做娱乐的报道和搬运,而是要深入行业中去,进入内容创作生产。”他解释当时做此选择的出发点。
不论是人生选择,还是为人处世,王长田总是有一套自己的行为模式。虽然在曝光度颇高的娱乐行业,王长田本人却颇为低调,在《哪吒2》爆火后较少接受媒体采访。“新闻学的专业素养要求我以更加客观、冷静看待自己、公司和作品,从而得出客观的结论。”王长田说这得益于新闻专业的出身为他提供了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人在出名后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获得信息可能也会失真。他不愿承担这样的代价。
但他也调侃,由于不经常接受采访,网上部分关于他的“事实”难以亲自澄清。他本人此次在现场辟谣,网上流传的励志诗“古有洪钟,上系于天,下瞰于地。以擎天柱击之,嗡嗡声震彻寰宇,令酣睡于严冬之春为之醒,坐定于梵境之佛为之惊”并非自己所作。
“《哪吒》只是开始”
用动画电影书写中国神话史
投身电影行业后为何会选择布局动画项目?他的想法在给学弟学妹的寄语中似乎可以窥见一二。“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大势调整自己的定位,做无用而有趣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做有趣的事。”他进一步解释,之所以选择动画电影,具体是因为相较于真人电影,动画电影更可控,二是因为系列动画电影成本更低,可以多次集结电影动画人物。
但全球动画电影公司屈指可数,之所以较少人入局的原因恰恰在于其创作难度。“动画电影创作全靠凭空想象,出品方只能根据导演想象考虑会不会投资这部电影。”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巨大的沉没成本。他透露,光线传媒共投资180部电影,斥资820多亿元,其中仅动画电影投资便耗费260多亿元。其中也包括人才的培养。“光线传媒的作用就是发掘人才,并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时间和权力。”
但实际上,作为《哪吒2》第一出品方,王长田对创作内容也会进行严格把关。据他介绍,哪吒如今的形象是经过数次修订后的版本。“一开始我们对哪吒的IP形象并不满意,然后让他们反复修改,最终一眼看中现在这一版本,并将其呈现了出来。”
而这套投资模式也为光线传媒创造了巨大的收益。就票房来看,成效毋庸置疑。“这部电影带动了很多不观影的观众来影院观影。”但王长田指出,光线传媒不仅仅只是电影公司,还是IP创造者和运营商。而“《哪吒·三界往事》衍生图书销量目前已达到了200万,远超畅销书定位的标准线。”
《哪吒》系列电影的卖座坚定了光线传媒继续投入动画电影的信心。在经过短暂休整后,《哪吒》团队在今年2月份已进入新的创作周期。至于上线时间,王长田现场向观众透露,大胆估计《哪吒3》会在5年之后推出。而除了《哪吒》系列电影,光线传媒目前正在同步推进其他动画电影,未来计划进一步打造中国神话宇宙。其中第一部作品《涿鹿》是关于远古时期炎黄时代的故事,预计在2028年上映。
“我们研究了中国有史以来所有的动画文学作品、传说故事,希望用动画电影构建并书写中国神话体系,但这一系列电影将在未来二三十年陆续呈现,向观众初步展示其框架,而要观其全貌至少需要50部以上的电影。这是一个长期主义的工程,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要做正确有难度的事情。”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