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构建类脑智能创新生态,上海类脑智能未来产业集聚区启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像人一样的智能,这是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终极期待。为了通向这一未来,探索类脑智能是新一代智能技术革命的必由之路。记者从4月18日在沪举办的2025全国类脑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会上获悉,上海已启动类脑智能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并为这一未来产业成立基金。通过建设类脑智能概念验证中心、应用示范场景和未来产业集聚区,上海将加速类脑智能产业应用落地。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还未真正融合
“人工智能最终的目标是要模仿人类的智能,因此我们必须借鉴人类大脑的结构、功能和运作模式,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助力。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过去十年间人工智能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却并没有真正运用到脑科学近年来的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表示,加快布局类脑智能技术对于我国实现人工智能技术新突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他表示,类脑智能的实现需要真正做到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然而目前脑科学研究者对于大脑机制在人工智能的可能应用认识不够,人工智能研究者对于脑科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两个领域之间的交叉程度不足以支撑类脑智能的发展。
“比如,近年来脑科学在如何使用脉冲信号实现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多模态信息整合的神经环路机制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人工智能领域尚未有所借鉴,来研制出多模态融合算法和器件。”蒲慕明表示。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目前最重要的进展是基于符号语言系统的、表现在问答过程的大语言模型。未来需要形成一个能与外界产生交互作用、并能学习建立各种世界模型、可具有高等认知能力的物理系统。这种具高等智能的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5-10年类脑智能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而类脑智能有望大力推动具身智能的发展。
上海正加速推进类脑智能应用探索
据介绍,上海较早在类脑智能领域开展体系化布局。2017年,上海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类脑智能相关研究,通过深化基础原创理论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等举措,已经在类脑计算芯片、类脑视觉系统研发等方面取得若干重要成果。
当天的推进会上,上海启动类脑智能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首批入驻长阳创谷园区的重点企业代表上台签约。类脑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成立,这一联盟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发起,将开展技术标准创新、产业政策研究、投融资促进、数据共享、测试验证、应用示范、国际合作交流等工作,未来将加强类脑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加速应用落地,提升产业成熟度。
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基金矩阵也在会上首次亮相。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基金矩阵由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博康共赢基金、道禾基金、杨浦科创集团等10家投资机构联合发起,将聚焦类脑智能产业新赛道,支持类脑产业前沿技术研究、落地与应用,完善类脑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类脑产业发展。
会上,杨浦区发布了10项支持类脑智能产业的发展举措,包括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场景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创新联合体打造、培育壮大企业集群、支持高成长企业、支持产业活动、支持企业融资、提供人才队伍支撑和健全保障机制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与政策局副局长杨列勋表示,上海作为我国类脑智能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始终走在实践前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作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主责单位,将积极支持神经形态计算、类脑芯片等关键研究领域,持续深化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强化青年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通过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支持上海加速类脑智能原始创新。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表示,上海正全链条布局类脑智能产业新赛道,强化产品导向,加快应用探索步伐,切实推动类脑智能加快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后续将会在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类脑智能基础研究的同时,持续关注相关变革性、颠覆性前沿技术,聚焦类脑智能软硬件系统,打通“研发-验证-产业化”的链路。同时,还将深化协同创新,共建产业生态,建设类脑智能概念验证中心、应用示范场景和未来产业集聚区,加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