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镜头与喷嚏:春天的“辩证法”
2025-04-20
生活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文 贾英华/制图
春日如诗,却非对所有人都温柔。当年轻人在花海中举起相机,或在郊野俯身采摘野菜时,有人正被喷嚏与红疹裹挟,有人则在泥土芬芳中重获宁静。这个季节,自然对都市青年展现出矛盾的面孔——它既是过敏的诱因,又是心灵的解药。如何在矛盾中寻求平衡,成为现代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花粉、尘螨、紫外线……这些春日元素在年轻人眼中,既是生机,亦是隐忧。数据显示,春季过敏患者中近半数为40岁以下青年。熬夜、高压、饮食失衡等都市生活常态,正悄然瓦解免疫系统的防线。过敏已非“小毛病”,而是都市病的一种延伸。它暴露出年轻人与自然的脆弱关系——渴望亲近,却因身体的反抗被迫疏离。
讽刺的是,被过敏困扰的年轻人,正以另一种方式投向自然的怀抱。社交平台上,“打野”挖野菜与“打鸟”摄影的热潮席卷而来。年轻人手持剪刀辨认马兰头,或架起长焦镜头等待戴胜展翅,这些行为早已超越娱乐本身。在不确定性的惊喜中,他们触摸土地的脉搏,将焦虑置换为对一株野菜、一只飞鸟的专注。
自然的两面性揭示了一个真相:人类与环境的互动,需建立在认知与敬畏之上。面对过敏,医学专家马莉强调“精准筛查与科学治疗”,这恰与“‘打野’需辨毒草”“‘打鸟’勿扰巢穴”的提醒形成呼应——无论是健康管理还是生态接触,理性始终是不可逾越的边界。但理性之外,亦能保留对自然的诗意想象。
过敏的困扰与挖野菜的治愈,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度”的修行。年轻人需要明白:逃避自然并非解决方案,盲目沉浸亦非明智之举。唯有以科学抵御伤害,以敬畏守护生态,以真诚感知四季,方能在钢筋森林中开辟一片身心共安的绿洲。享受春日,我们不愿做过敏的囚徒,更不当自然的掠夺者,而是成为懂得倾听万物呼吸的都市栖居者。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文 贾英华/制图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