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暨“嗨!我的毕业季”短视频大赛启幕
由青年报社与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联合主办、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承办的“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暨‘嗨!我的毕业季’短视频大赛”推介会启幕。
青年报记者 孙琪/文 吴恺/图
四月的镜月湖波光潋滟,湖畔东华大学图文信息中心报告厅内,一场属于长三角青年的文化盛宴正在拉开帷幕。由青年报社与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联合主办、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承办的“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暨‘嗨!我的毕业季’短视频大赛”推介会在此启幕,吸引近百名师生、金融机构人士,以镜头为笔、以创意为墨,共同书写Z世代的青春宣言。
青春不设限
一堂毕业思政课
“镜头虽小,足以装下时代最美的光芒!”青年报社副社长范琪敏的致辞点燃全场热情。
作为始终践行“服务大都会最活跃人群”的媒体,青年报社联合长三角企事业单位、高校等机构连续三年打造的长三角文创赛事已形成品牌效应。本届新增的短视频赛道,既是Z世代展现文化自信的窗口,更是金融与文创跨界融合的创新实践。据悉,优秀作品将通过《青年报》全媒体矩阵传播,让世界看见中国青年的创新叙事——从实验室的执着求索到梧桐道上的青春掠影,从创业路演的滚烫热忱到宿舍阳台的吉他弹唱,每一个镜头都将成为时代浪潮中的动人浪花。
活动现场,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杨蓉、团委书记王晓晖、工业设计系副教授倪敏娜等共同出席。杨蓉副书记用一堂“不设限毕业思政课”诠释赛事深意。
“首先,这次比赛是对‘青春不设限’的绝佳诠释。作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我们始终鼓励同学们突破学科边界,以创意为技术赋能。其次,这也是对毕业季记忆的深情告白。许多同学即将在六七月间告别校园,迈向社会。实验室里挑灯夜战的背影,社会实践时与村民促膝长谈的温馨瞬间,求职路上的忐忑与欣喜,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温暖与感动……这些毕业季的珍贵记忆,都值得用镜头定格。最后,这是对时代责任的青春回应。本次大赛不仅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示平台,更是青年群体对社会责任的集体表达!”这位工科强院的思政教育者鼓励学子以大赛为舞台,用短视频记录独一无二的毕业季,让技术为创意添翼,让艺术为科技赋魂。
产教融合
赋能青年文化IP
青年报社副社长范琪敏、中信银行上海分行政府与机构客户部副总经理章珂杰一同为大赛揭牌,将活动推向高潮。
为提升参赛作品质量,主办方邀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学子杨越分享她的创作秘籍,她曾经获得用户体验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全国二等奖、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她认为,“一个好的短视频,不是拼设备,而是‘讲好一个故事’,而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是友情、奋斗、离别、感动。”她以“用光影雕刻青春”为主题,讲述短视频创作的“三重魔法”。
此时场内气氛越发热烈。学子们竞相提问:“参赛作品可以使用AIGC生成内容吗?”“我们如何参赛?”“什么类型的作品才能参赛?”赛事主办方人员逐一进行细致的回答。章珂杰表示:“我们期待以金融之力,助力青年文化IP破圈成长,让创意真正‘行至世界’。”
创意需要自由生长,但也需守护安全底线。此次推介会特设“金融护航”环节。中信银行上海分行消保宣讲团成员徐梦圆以“‘信’的故事 聊聊Z世代人都用得到的金融诚信与反诈知识”为主题,介绍个人征信报告及防范“两卡”犯罪相关知识。“电影《孤注一掷》里面有个场景,犯罪团伙手里拿着一群人的银行卡。有的人可能认为,自己的储蓄卡里反正没钱,给别人用也无所谓。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属于为信息网络犯罪行为提供帮助。”这场别开生面的风险教育,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学子敲响信用警钟。
据悉,大赛即日起至5月15日面向长三角高校学生征集作品,获奖作品除了将获得奖金外,大赛还将联合沪上知名企业,给予参赛学生实习、见习的机会。
青年报记者 孙琪/文 吴恺/图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