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这家剧团,为何把亚洲唯一一站演出在上海?
2025-04-25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数字缪斯——2025音乐科技融创节”,4月25-26日晚迎来了德国“尼可和领航者们”剧团与施韦青根音乐节联合制作的音乐戏剧《关于谎言的全部真相》亚洲首演。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获悉,这台演出将亚洲唯一一站放在了上海!为什么?“我们的作品不是非常直白的,其实是很诗意很抽象的,去年在上海就得到了极好的反馈,”导演尼科拉·胡姆佩尔解释说这是因为在上海有知音,“上海观众也许觉得,和我们的作品在文化上有很多共鸣的地方。”

德国“尼可和领航者们”剧团由这位导演与技术总监奥利弗·普罗斯克联合创立,作品常常打破传统剧场的边界,展现出一种先锋而诗意的舞台叙事。自1998年创立以来,“尼可和领航者们”剧团凭借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创新的舞台表现,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德国本土的知名剧院和艺术节上频繁亮相,如柏林爱乐音乐厅、柏林音乐厅、慕尼黑双年展等,还受邀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出,包括维也纳音乐节、巴黎喜剧歌剧院、布鲁塞尔美术宫、布雷根茨艺术节、韩国乌山音乐戏剧节等。

这次的作品是一部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与前沿舞台技术的实验性作品,探讨了谎言与真相的复杂关系,是一场关于人类认知边界的哲学探索。灵感的来源,是导演在德国社会上看到的一个怪现象:“当时德国有一些假新闻,说超市厕纸不够了,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假新闻,并且觉得莫名其妙,事实上超市厕纸存量完全够,但大家还是恐慌,都去抢购,结果就真的让厕纸买不到了。”这种行为,在艺术家看来,是很适合搬上舞台讨论的,“就是一个小小的谎言,是如何真的变成一个社会行为的”。

为了表达这个深刻的主题,作品进行了精心的音乐设计。音乐巴洛克风格和流行风格之间穿梭,从亨德尔跨越到肖邦、巴赫、肖斯塔科维奇、利盖蒂,再到英国轻摇滚乐队弗利伍德·麦克乐队,直至约翰·列侬。比如,肖斯塔科维奇的《米开朗基罗诗歌组曲,真理》,以其复杂的旋律与情感递进展现了剧中人物在追寻真理过程中的内心挣扎,歌词中“你只听信空谈者,而刚才你自己却给了骗子丰厚的奖赏”直击人性深处,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对谎言的接受与包容。在“误解”段落之后,罗西尼的咏叹调《谣言,诽谤》轻快、幽默,描绘了谣言如何像微风般扩散,最终摧毁名誉,以戏谑的方式展现谎言传播的危险性,与剧情呼应。

除了音乐,戏剧手段也不乏亮点。舞台上对“佩珀尔幻象”(Pepper's Ghost)技术与视频影像的综合应用,则挑战着观众视觉感知的极限。剧团在其中作为“领航者”带领观众游走于歌曲、舞蹈和文字之间,共赴一场古典与流行编织成的视听盛宴。

去年,剧团首次来华,向世人展示了正确运用科技手段融入音乐演出的例子,呈现人们期待的21世纪的音乐演出应有的样子。去年有观众在观演后感慨“‘尼可与领航者们’的演出是近两年我在上海看过的最好的演出,整个亚洲仅上海音乐厅一站,音乐厅的眼光和魄力是上海的骄傲”。

他们再度来到这个探索AI新科技和传统音乐创作之间关系的音乐节,也是想跟同行们继续探讨当下的创作方式。在首演当天,剧团的创作者还参加了主题为“音乐与科技的共生变革”的研讨会。“其实刚刚看到AI在创作中的能力,我一度非常绝望,”导演尼科拉·胡姆佩尔说,AI的高效精准刺激到了她,“我说请给我们创造一个诗意的、有节奏的风格或者某一个世纪的风格的音乐,数十秒钟或者几分钟之内,AI就给我创作了一个作品。这让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我的创意价值到底在哪里?”

但也正是在上海,和所有艺术创作者共同探讨之后,她也释然,“尽管在这个时代,作为艺术家我仍然要受到很多AI带来的压力”,但她觉得AI可以是很好的辅助工具,“但作为一个人类,你的价值是在于你能感受这个世界,你可以真实地与人接触,产生友谊,产生与世界的连接,对我来说这AI是做不到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