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杀”里的时代进步与青春经济
2025-04-27 生活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文  李肇/制图

印象中,无论哪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更爱追捧超前的新鲜事物,但仔细看这些年,他们似乎有些“反向操作”。2025年5月1日,浙江杭州地区电报服务将全面停止,到时候全国仅剩北京尚存电报业务。自从公告发布以来,不少年轻人特意赶往杭州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为了发一份甚至从未在自己生活里出现过的电报。与之相似的还有卡片机、胶片机、黑胶唱片机、大头贴等诸多可以归类为“时代的眼泪”的产物,都在年轻人的消费热情里“枯木逢春”,蜕变为有些“老派”的青春经济。

即使其中一些在悄然升级,但光论功能,完全可以被一部手机涵盖。年轻人也并不是为了分门别类地增强精细功能,比如卡片机的低像素根本比不上现在的手机,也遑论发一份电报的信息传达速度。比起先进科技的实用性,年轻人在AI当道的时代反而怀念起实物的触摸感和仪式感,该现象的本质是通过“刻意低效”的方式对抗数字异化,表达了年轻人想要构建自己文化话语权的渴望。传统符号的重生,其实是精神需求的体现。这些实物成为他们触摸过往的情感载体,不仅仅是自己经历的回望,还有与长辈记忆跨越时空的相遇。

这种情感寄托其实不只实物,与数字相对的慢生活方式都算此列。童年时不胜其烦的电视广告现在被年轻人制作成了一个个集锦,成为催泪的“回忆杀”,有人总结:怀念的不是广告本身,而是看这些广告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健在,父母也都还年轻,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而不像现在,如何打开智能电视,跳过冗长广告、顺利找到频道都成为了问题。

导演伍迪·艾伦在2011年上映的电影《午夜巴黎》里讲述了一个有着极重的怀旧情结的年轻人,他穿越到了被海明威比作“流动的盛宴”的法国巴黎,也是这位年轻人心目中的“黄金时代”,却发现那个时代的人也在怀念更早的时代,一代代的人在怀念和期待中迷惘,未真正活在当下。电影台词直言,“认为过去比现在幸福就是一种幻想,如果你留在这里,这里就变成你的现在,不久以后你就会开始想象另一个时代才是黄金时代。”相信当下的年轻人也有这般思考。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文 李肇/制图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