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思政课”响铃,他们共同追寻青春最优解
2025-05-0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破茧成蝶,是青春的第一课。扎根乡土,是青春最炽热的奔赴;突破舒适区,是青春最勇敢的宣言。奋斗的足迹,标注青春的价值坐标……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党旗下的青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5年青春思政课暨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主题活动在松江校区举行,青年学子们齐聚一堂,以昂扬的精神和坚定的步履,共同追寻青春最优解。

答好人生的青春之问

在这堂“青春思政课”的导课环节中,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艺代表学校向全体青年师生致以节日的问候。她寄语全体上经贸大学子要把牢青春航向,坚定“有理想”的价值追求;要砥砺强国之志,突出“敢担当”的时代要求;要扎根基层一线,锻造“能吃苦”的坚毅品格;要锤炼过硬本领,争做“肯奋斗”的先锋模范。

这一“青春思政课”创新形式,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合起来,讲好新时代青年故事,用身边事启发教育学生、用身边成就引领激励学生,通过导课、“人生的青春之问”“跑出青春加速度”“强国一代有我在”三个篇章和结课,集合诗歌朗诵、主题讲述、视频展示、歌曲联唱等形式,集中展现学校共青团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的探索与实践。

“我曾无数次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青春的最优解?答案也许在我们敢于直面失败的选择里、在与困难较量的坚韧中、在与同伴共进的温暖间……我也始终坚信,勇敢地迈出每一步,坚持做好每一件事,就是在书写属于自己青春的最优解。”金融管理学院2020届毕业生李吴恺毕业后,辗转从金融行业回到金山区家乡基层,投身农业农村建设,参与到人居环境优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当中。

在她看来,基层工作,正赋予自己新的视角与力量。那些看似琐碎的工作任务,以及偶尔遭遇的挫折与批评,都是成长的磨砺。从第一次紧张地汇报工作,到逐渐熟练地应对各种基层事务;从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协调,到独自承担重要项目,每一步的积累都让能力素养得到提升,让内心变得更加坚韧。

“曾经审计训练时对数据的敏感性,化作在基层核查涉农资金的显微镜;项目管理的系统思维,转化成农业农村建设中规划与实施的指南针。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家乡朋友们的深入交流,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乡村的需求与期待,也更加坚定了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李吴恺说。

若问青春何以不朽?国际政治专业2021级学生何宇豪认为,那是破壁的勇气,是探索的热望,是奋斗为笔的担当。他从体能短板到沙场尖兵,从英语课堂后进生,到阿尔卑斯山麓的气候治理研讨者,他更清晰地笃信,青春的赛道,容得下每一种奋斗的姿态;青春的价值,从不被单一标准定义,而在新时代开展“多元探索”的青年,也正在用行动证明青春的可能永远在突破中生长,民族的复兴终将在接力中实现。

跑出青春加速度

在“跑出青春加速度”篇章中,优秀团支书代表、G60科创走廊科技金融指数团队、智械伴侣项目团队分别讲述了同学们在思政实践、产业实践和创新实践的生动探索,并以视频的形式共同回顾了2024年以来学校实践育人的相关成果。

大手牵小手,共绘强国蓝图。“强国一代有我在”篇章中,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的学生代表与上经贸大团员青年代表共同演绎节目《我们的青春不一样》。

结课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海泉回顾这堂“青春思政课”的内容,并结合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要求,共同探索思政课建设新路径和内涵式发展新模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