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工作有机嵌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上海师大形成《党的青年工作》个论课程
2025-05-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上海师范大学举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建团103周年主题团日活动,现场发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个论课程《党的青年工作》。未来,《党的青年工作》个论课将结合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面向师大团干部、团学骨干开展,加强理论武装,进一步推动共青团工作有机嵌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发挥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作用,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上海师范大学已建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的概论课、专论课、个论课课程群。此次上海师范大学团委从高校育人和共青团工作的视角出发,开展《党的青年工作》个论课建设,将党史教育和党性培养贯穿始终,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要求,引导青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

“我希望大家结合原文来谈一谈:新时代师大青年应该是什么样的?”活动现场,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全国青马工程思政课教师专项班成员陈晓静导学,以《论党的青年工作》读书展示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个论课第一场示范案例教学,聚焦上海师大团员青年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社会服务、乡村振兴、卫国戍边等领域的生动实践,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谆谆教诲,讲好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共奋进、以实干促发展的担当故事,激励广大青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零下30摄氏度的温度、30米每秒的大风,以及即将到来持续数月的极夜……”樊朝霞同学与正在南极中山站开展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导师张毅连线,揭秘南极做科研到底难在哪里。“要学会忍受科研中99%的‘冷板凳’,在枯燥的公式、失败的实验、孤独的日夜中不断探寻,力争那1%的科学突破。”对话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科研工作者不畏艰难困苦,立志科研报国的决心,鼓励青年学子勇攀科学高峰,为祖国科研工作贡献力量。

来自上海退役军人学院的史丽君给同学们讲述自己卫国戍边的经历;上海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金晓君讲述师大支教团18年扎根西部,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用一群人影响一代人的动人故事,激励广大青年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

“萤火虫是生态环境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重现在黄浦江流域寻找萤火虫的故事,展现了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孙伟华老师带领学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十年如一日传播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奋斗历程。朱湘婷、胡悦、金怡琳等青年代表,化身文化传承者、文艺轻骑兵、非遗传习人,将红色经典送入中学,让昆舞韵律融入市民生活,使顾绣文化生根发芽。

此次案例教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青年工作》书中原文,从带着“画面感”感悟“青年情”、带着“使命感”笃定“青年志”、带着“大局观”读懂“青年篇”三个层次,用生动的案例教学,引导在场同学读懂《论党的青年工作》一书,用青年愿意听、听得懂、喜欢听的身边案例,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