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物|这位专科医生给二次元人物看病?科普医学知识获百万播放量
王风B站界面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白大褂一穿,在日常生活中,他是神经内科主治医生,鼠标点开B站,秒变“二次元扁鹊”。B站科普UP主王风(狗子王Dogtor_Wang),通过给动画人物看病的独特科普方式,收获了一支又一支视频的百万视频播放量,也让许多Z世代观众了解到一个又一个未曾注意到的疾病。
喜欢医学,还喜欢动画
“最开始学医,我其实稀里糊涂的,是我爸想当医生,推荐我报了医学专业。”王风说。现实生活里,94年出生的王风是一家三乙医院的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这段和医学的缘分,起源于高考志愿专业填报。
结果没想到,他真爱上了医学,尤其是对人神经系统的研究:“神经系统十分有意思,比如我要动右手,大脑如何发出指令?通过脊髓的哪个神经通路,又到哪个神经细胞?把它研究明白了,特别有成就感。”从临床医学系毕业,正式进入医院实习,他便选择进了神经内科进行规培,三年之后,成为了一名神经内科主治医生,如今已从业四年。
另一面,在私下里,王风一直很喜欢动画、游戏。从初高中起,他就经常看动画、打游戏。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他的工作。“私下里我会用B站账号记录我的游戏日常,当成我的电子日记本。”他说。
一次,他忽然注意到自己玩的国产游戏《原神》里游戏角色柯莱的疾病,和神经内科里的某个综合征十分相似,不少网友讨论,认为该疾病原型应是渐冻症。一下子,他觉得很有意思,抱着钻研的心态,仔细查阅和阅读文献资料。“最后我的结论是,这个疾病更像血液科的poems综合征,我将自己查阅的东西整理成资料发了出去,结果视频爆红,到了全站第53名。”王风笑说。
王风工作环境
严谨研究,也趣味科普
将自己的所长和动画相结合,自第一支视频蹿红过后,王风又接连“问诊”几名动画人物,这也渐渐吸引了不少粉丝,希望他能通过动画科普更多疾病。于是,王风不知不觉就一支支视频做下去,成了这个独特赛道的第一人。
“Mast细胞被大量IgE刺激,分泌组胺和白三烯等,诱发炎症……”点开王风做的科普文档素材,专业术语一行又一行。一直以来,这些专业术语在他的视频里层出不穷,而各类顶刊论文总会在他的科普视频底下列出来。“这样观众可以通过原论文途径找到一手信源。”他解释。为了保证科普准确,他对科普抱有十分严谨的态度。
如果科普遇到他的专科,他会参考国内八年制版本的神经内科教材。“除非医学界比较公认的东西我不会打上去,一般我都会将我所有引用的论文贴上去。”王风说。而遇到非专科的问题,同事们则成了他的“人脉”:“有回我讲国产动画《时光代理人》陆光这个角色遭的刀伤,这并非我的专科,于是我直接询问我普通外科的朋友,请他和我讲解刀伤位置造成的损害、需要手术的部位等等。”
王风的视频总是轻松、搞笑,语调抑扬顿挫,伴有好玩的小曲,并口语化地将严肃的医学知识传递出去。从以《黑神话:悟空》科普3D眩晕症,到《星穹铁道》分析人格解体,“也许你根本没接触过这个游戏或动画,但你不知不觉看进去了。这就是我的目的。我做视频不是单纯为了动漫或游戏,而是医学科普。观众只要能够看下去,科普的目的就成功了。”王风解释自己的“阴谋”。
一期视频,王风会花一礼拜左右,在下班之余搜集、整理医学资料,做成文档,并观看本次“看病对象”的视频,再花两三天制作成视频。“白班我是下午五六点下班,查资料到晚上十一点,夜班我第二天早上八点才下班,补个觉,中午就起来做视频。”王风盘点说。
王风整理的文档
讨论前沿,还传递信心
不仅停留在简单科普,在一些视频里,王风总会悄悄为观众们引入一些医学前沿研究。“我四月初推出的一个视频,是借动画人物讲花粉症。有一个前沿研究是4月4日发表的,我立刻放入我4月8日推出的视频里。”王风说。
“很多人认为花粉过敏只能用脱敏疗法,或者用抑制花粉症的药,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向,去年开始,国内在另一个研究方向有了进展,并开发出一种纯国产的生物制剂,目前在三期临床阶段,效果十分好。”王风回忆说。
然而,如果是不关注此类研究的非医学圈普通人,也许会不知道这类消息,而王风希望自己能做一座传递此类消息的桥梁:“如此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一些患者看了我的视频,会觉得生活仍有希望。”而这期花粉症视频获得了几十万的播放量,评论区不少观众纷纷分享自己的疾病感想。
可以说,王风想给予观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继续生活的信心:“一期视频,我讲了听力障碍的疾病,而评论区里指出,现在国内的人工耳蜗加入医保,价格从20万元降到了5万元。很多有听力障碍的朋友看到这条消息也许会更开心一些。”在他的评论区,有动漫游戏迷被他的有趣吸引,更多网友则在探讨着各类医学知识。不少粉丝还通过私信,向王风倾诉自己的疾病或生活压力,王风从专业的角度回复,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王风许多视频都要引用相关文献
爱上爱好,多角度计划
上班看病,下班继续“接诊”,“几乎没有娱乐时间”,堪称24小时和医学挂钩,但王风享受这份“痛”:“制作医学科普视频的正反馈、观众给予我的喜爱完全可以覆盖掉累的感受。”从生活到B站制作视频,就连微信头像也是动画形象的神经内科医生,王风在自己的医学,也是爱好的道路上前行。
不久前,王风接到了广电总局人才中心的邀请,从非全职up主如何平衡主业和自媒体副业这一个角度,为Z世代的年轻人们带去自己的职业思考。这使他从另一角度去尝试如何帮助别人。一路走来,接下来,王风打算继续自己的医学生涯,为生活中的病人看病,也尝试具有更多可能的科普:“接下来我会做视频,并继续探索科普形式,比如拓展到线下,应邀去学校进行医学知识科普。”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