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为入境游首选城市又多了一个理由,市群艺馆非遗体验惊艳外国游客
2025-05-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成为中国入境游的首选城市,是有很多个理由的,其中之一就是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月10日下午,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就迎来一批来自波兰的入境游客。中国的书法和团扇,让老外流连忘返。群艺馆成为外国游客的打卡景点,为开拓旅游市场,吸引城市流量,促进旅游消费提供了新思路。

这是最近到访上海市群艺馆的最大一支外国旅游团。团员有近60人,这些也算是见过世面的外国游客带着好奇的目光走进场馆,参观摄影展览、体验传统文化、采购非遗文创。

上海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热情地欢迎了这批波兰游客。他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各级文化馆的服务内容和工作职责,并祝愿中波友谊长存。随后,游客们在场馆工作人员和文化志愿者的陪同下,参观了新展《环形的人》,了解中国普通民众视角下拍摄的精美作品。他们还专门体验了一堂中国传统书法课程。

“羊毫是由羊身上的胡须、腋下及尾巴等部位上的毛制成,狼毫主要由黄鼠狼的尾毛制成,我们现在用的兼毫则是羊毫和狼毫组成;墨汁主要由胶质和香料等组成。团扇则象征着团圆和美满。”书法家姜涛老师为外国游客介绍着中国“文房四宝”的制作方法,学员们都听得入了迷,还有人用手机把老师的讲课全程录下来。

学习握毛笔的时候,学员们虚心向老师和周边工作人员询问提笔和书写的规范,互动非常积极,大家在正面和反面写上了“友”字的繁体和简体字,并且签上了自己的波兰名字。不少游客还拥到书法老师身边,请老师也在他们的扇子上签上老师的名字。“Amazing!”这是游客们对中国书法的第一感受。

最吸引眼球的还是“遇见”海派非遗集市。这个汇集了上海各大非遗的集市相当热闹,包括乔家栅糕点制作、乌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剪纸、金石传拓技艺、茶艺等项目,让老外都挪不开步了。大家在非遗摊位前品尝中国茶,做拓印,询问这些非遗和文创的由来,“中国茶和日本茶有什么区别?”“这个球(蹴鞠绣球)是做什么用的?”“这个食品是用什么做的?”很多人对上海非遗的精湛技艺及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赞叹不已,纷纷翻出钱包来抢购,作为自己上海之行的纪念。

据悉,这是上海市群艺馆首次尝试联动在线旅游平台、旅行社开展入境游体验,旨在支持本市旅游企业创新旅游供给、开拓旅游市场、吸引城市流量、促进旅游消费。“我们将利用好文化馆的优势资源,以全新视角讲述中国故事、上演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让全球入境游客更好体验上海,从文化馆这个入口了解更多中华优秀文化,成为国际文化传播的桥梁。”吴鹏宏馆长表示。之后上海市群艺馆还将继续联动相关旅行社,为更多外籍游客做好文化展示和公共服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