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家庭有一个懂健康的人!3年计划培养100万家庭健康责任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家庭健康责任人”是什么概念?就是让家庭中的一人先行,带动全家人共同进行健康管理。
“慢病康复社区行”公益项目最新在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启动!据悉,“慢病康复社区行”首次提出“家庭健康责任人”的概念,开展3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构建“1+N”家庭慢病自管体系,即1名“家庭健康责任人”带动N名家庭成员;目标覆盖“100万+”家庭,实现家庭慢病管理的意识提升、技能达标、行为改变、风险防控。
记者了解到,我国有3.66亿“6275人群”(1962年-1975年婴儿潮时期出生人群),他们正步入老年、进入退休,“6275人群”既是银发经济的主力军,也是康复医疗需求的主力人群。老龄化带来了健康挑战,放大了康复医疗需求。仅以脑卒中一个病种为例,我国出现“6152”现象:在我国的平均发病年龄仅61岁,比欧美提前了13年,且终身的发病风险高达39.9%,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2个人可能患脑卒中。目前,康复理念在社会上还很不够普及:许多人甚至很多医护人员对康复医院的定位、诊疗范围、开展哪些业务都不是很了解。
“不过当前康复医疗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包括相当一部分康复医院以住院康复为主,缺乏门诊康复服务等。”据公益项目主办方上海长三角医创生命健康产业基金会副秘书长闫肃介绍,公益项目将成立组织委员会、项目办公室、专家委员会等部门,保障各项既定目标顺利推进,同时紧密依靠各街镇,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据介绍,金杨新村街道常住人口18.3万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37%,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对社区养老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其中就包括在“家门口”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慢病防控环境和诊疗服务,以降低各种慢病对居民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的影响。作为本次“慢病康复社区行”公益项目的首个示范点位,金杨新村街道将探索健康普惠养老与专业医疗资源的有效衔接,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社民代表王阿姨展示了自己的健康笔记:详细记录着家人的血压数据、用药提醒和每周食谱。“以后我不仅能照顾好自己,也要照顾好家人,还能教邻居用智能设备。”王阿姨将是未来健康家庭的缩影——当每个家庭都具备基础健康管理能力,老龄化社会的慢病防控将不再是单一的医疗问题,而是全民参与的社会工程。
据悉,作为公益项目承办方的上海融智汇康复医院目前门诊与住院并重、预防与医疗并重,为公益服务的开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医院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康复的优势,通过社区健康宣教、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方式,推动慢病早筛早治,实现健康普惠与专业医疗资源的有效衔接。专家指出,此模式既拓展了康复医院的社会服务职能,也为探索“防-治-康”一体化服务提供了实践范例。
“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健康的人。”“慢病康复社区行”公益项目承办方、融智汇康复医院执行院长沈国珍表示,融智汇康复医院以中西医结合康复为特色,重点发展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老年康复、肿瘤康复等学科。在健康社区建设方面,将开展“移动筛查+社区康复”服务,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筛查数据与康复治疗的全程管理,真正实现“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
随着“全周期整合康复模式”的提出,将让更多的家庭受益。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表示,以健康为中心,多学科协同,将康复贯穿于预防、筛查、诊断、治疗、护理、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的全过程,将改变很多人对康复医疗的陈旧印象,大大普及科学的康复理念,推广专业而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