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长三角铁人三项赛本周末开赛,记者实地探营赛道与选手试训现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实习生 王馨怡
2025年长三角国际铁人三项赛将于5月17日至18日在上海市青浦区大观园及周边区域举行。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国际级铁三赛事,本次比赛亦被纳入上海“3+3+3+X”自主赛事品牌体系,旨在打造体育、文旅与生态融合发展的区域示范项目。
5月14日,记者随媒体团提前探访赛事主会场与赛道节点,部分参赛选手已率先抵达现场,完成赛事装备领取并展开试游、试骑训练。
◇ 报到现场有序进行,精英选手试训“踩点” ◇
在位于蟠龙天地的赛事嘉年华区,铁三装备领取、互动体验与文化展示展台已基本搭建完毕。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参赛选手已完成报到流程,领取参赛包。据赛事工作人员介绍,铁人三项涵盖游泳、骑行、跑步三个项目,与传统单项赛事不同,转换流程复杂,对前期准备要求较高。本次赛事在医疗保障、交通管控、志愿服务等方面均作出细致部署,以保障赛事安全顺利进行。
当天下午,多位国内外精英组选手在大观园与元荡湖区域试游试骑,提前熟悉水温、水流与赛道路线。
本次比赛的游泳赛段设置在元荡湖,选手需在750米闭环水道中游两圈,总计1.5公里。元荡湖横跨上海与江苏,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首个跨界共治湖泊,近年来已实现水清岸绿,生态多样,具备良好的公开水域比赛条件。
骑行赛段环湖三圈,每圈13.3公里,赛道路况平整、风景开阔,但转弯较多,考验节奏控制与体能分配。
跑步赛段则从大观园景区出发,全长10公里,途经318国道与金泽古镇,最终抵达长三角原点——方厅水院。整条线路串联园林、水乡与现代建筑,形成“十分钟跨越一市两省”的视觉体验。
本次赛事成人组分为精英组和分龄组,预计将有来自国内外1300名运动员参加。职业组选手阵容强大,包括巴黎奥运会女子铁三银牌得主朱莉·德隆、东京奥运会男子第九名马克思·施泰德在内的14位国际知名选手,与此同时冯竟爽、于姝君、苗浩及上海本地选手李琦晟等多位国内顶尖选手也将同场竞技。
“铁三没有世界纪录,只有每条赛道的‘最好成绩’。”上海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会长丁祖昱表示,“今年是我们首次在长三角举办,希望在水乡热土上留下一个标杆成绩,也让更多人爱上这项融合挑战与策略的复合型运动。”他补充道,铁三比赛并非单一项目,每名选手的长短项不同,选手间的差距可能在任意一个环节发生反转,“这正是它充满悬念、也最具魅力的地方。”
◇ 青少年组近400人报名,家庭参与成亮点 ◇
除成人组外,本届赛事还设青少年组比赛,分设7岁、9岁、11岁、13岁和15岁五个年龄段组别,并设有亲子接力等项目。
据赛事方介绍,今年青少年组共有接近400人报名,基本覆盖了当前上海地区青少年铁三运动的主要爱好群体。赛事方还表示,今年赛事的报名机制大多采用家庭为单位的个人自愿报名,区别于以往代表学校或区队参赛的模式,展现出大众参与度的提升。
“一个孩子穿上参赛服,往往就是全家总动员。”上海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会长丁祖昱表示,青少年铁人三项赛事不仅是运动启蒙,也展现出这项运动在家庭教育、生活方式和消费领域的潜在影响力。“我们希望这颗‘运动的种子’从7岁、9岁埋下,能一路成长到他们30岁、50岁。”
据悉,为提高家庭参赛体验,赛事方还联合青浦文旅部门推出了专属打卡地图与优惠票券,鼓励家庭在比赛结束后深入探索青浦的文化、生态和商业资源,形成“赛事+旅游”的联动效应。赛事联合酒店、景区推出“参赛+观光”套餐,设置青西郊野骑行打卡点及文化探访路线,吸引参赛家庭在比赛之外深度游览,形成更强的赛事社群黏性与消费带动效应。
◇ 打造“铁三+生活方式”,力争树立区域范式 ◇
据介绍,本届赛事将“体育+文化+商业”融合作为核心理念,依托铁三嘉年华、市集互动区等形式拓展参与维度。青浦区作为赛事主办地,将大观园、元荡湖、金泽古镇等区域作为赛道主轴,串联江南风貌与现代建筑,呈现“跨界一体、绿色共生”的区域理念。
本次赛事在嘉年华区域也首次尝试将铁三与江南文化融合,设有以《红楼梦》为灵感设计的奖牌和文创产品、运动主题非遗展示区,以及涵盖水印版画、江南丝竹、阿婆茶等的“文化+体育”互动环节。长三角特色农产品如青浦焋糕、稻米等也在市集中亮相,展现区域文化多样性。
“我们希望这不仅是一场竞技比赛,更希望让它成为一场属于铁三人的聚会。”丁祖昱表示,“我们要让更多观众变成参与者,从爱好者变成长期陪伴的‘铁粉’。”
他透露,赛事结束后将启动复盘评估机制,未来有意将赛事转化为“上海自创赛事系列赛”的一部分,并考虑在嘉兴等长三角区域内轮流举办,进一步推动区域赛事协同。“只要平台开放、场地标准、体验良好,我们相信这场赛事会不断成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实习生 王馨怡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