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感拉满,“习语中医药”主题教室启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5月26日,第24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项目之一、“岐黄新语 理政启智”——中医药文化与新时代治国理政科普之旅活动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启,“习语中医药”主题教室正式启用。主题教室还配套宣讲菜单,宣讲团成员将聚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中医药智慧,以科普的形式向听众传递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中的独特价值。
活动集中展示了中医药文化与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探索经验,呈现了学校在“大思政课”改革创新中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的特色路径,同时也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医药学界与教育界搭建了跨学科交流平台,促进了传统文化研究与现代治理理论的碰撞交融,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来自中医药文化的智慧借鉴。
现场,与会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一行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杏马”宣讲团大学生宣讲员的引导讲解下,参观了“习语中医药”主题教育基地。基地展陈分为室内“学思践悟新思想”“弘扬岐黄仁术”“妙用中医学理”“情系杏林国粹”“申江杏林砺行”五大板块,以及走廊展厅“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专题展区。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舒静在主题发布上介绍,“习语中医药”主题教室是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实践成果,系统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探索中医药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时代价值。基地通过沉浸式教学形式,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医药文化结合的系列思政课程的设计和教授。
作为“习语中医药”主题教室宣讲菜单的组成部分,宣讲团成员聚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中医药智慧,以科普的形式向听众传递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中的独特价值。据悉,“习语中医药”主题教室试运营以来,面向校内外各级党员干部、大中小学生等已接待1200人次。
此次,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宣讲团成员代表做主题宣讲。彭卫华聚焦中医药思维在长江治理中的创新应用,何兰萍阐释新发展理念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驱动作用,阎婷探讨法治护航中医药国际化的路径,徐海峰解析中医智慧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盐城实践,杨文萱以针灸为切入点展现中医药联通中西文明的全球影响力。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说,学校近年来围绕“中医药文化赋能治国理政、中医教育涵养时代新人”开展了三方面重点探索:一是打造社科普及文化资源高地,建强“习近平与中医药”主题教育基地,整合研究机构聚焦“第二个结合”开展科研并转化为普及资源;二是深化“中医药文化赋能治国理政”阐释传播,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体系,持续打造专题课程与“岐黄中国”思政课程群,推动中医药理念与社区健康治理结合;三是稳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机制落实落细落地,依托张江学区平台,用好“习语中医药”主题教育基地,未来,将吸引更多大中小学师生加入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实践中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