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120年复旦魂:与国家同频,与时代共振
2025-05-27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今天是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向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120年来,复旦大学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光荣的爱国传统和优良的校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产出了许多原创性成果,在国家建设和民族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两个甲子的时间,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复旦一以贯之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着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优秀样本。

爱国是立校根基。从马相伯为救国“毁家兴学”的勇毅决绝,到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点燃信仰之火,从抗战中辗转千里而弦歌不辍,到新时代聚力建设“第一个复旦”,从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确立国家疆域认知范式,到裘锡圭整理和研究汉墓简牍解码华夏文明源流……一代代复旦人始终以爱国孕育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家国命运,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保持火热激情,书写爱国篇章。

创新是前行引擎。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复旦最鲜明的特质。”苏步青创建微积分几何学派,奠基中国现代数学体系;谈家桢设立中国首个遗传学专业,开中国人破译生命密码之先河;谢希德创办半导体物理专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芯片半导体学科布局,为破解“卡脖子”难题铺路;蔡祖泉推动成立中国首个光源与照明专业,为我国电光源产业发展打造坚实基础……一代代复旦人突破认知局限,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品质作为驱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强劲引擎。

革新是活力源泉。高校要保持活力,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持续革新。金力校长认为:“对边界的突破越大,创新价值也越大。”复旦大学120年办学的历史,正是一部不断突破边界的历史。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让复旦大学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2000年与上医大联合,促成文理医三足鼎立格局,标志复旦大学跃迁为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新工科崛起背景下,复旦大学成立新工科创新学院,构筑文理医工“四轮驱动”,推进“大人才”战略……一代代复旦人锐意革新,用制度创新与格局重塑为培育“未来之才”保驾护航。

旦复旦兮,日月光华。复旦大学120年的发展史,是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家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展望新程,金力校长要求复旦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向前,向前,向前进展”,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向前,向前,向前进展”。这是复旦大学以及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光荣与梦想——坚持以国家需要为风向标、以科技创新为破冰船、以自我革新为校准仪,中国高等教育将续写新的辉煌篇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陆天逸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