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青年在志愿服务中读懂爱老敬老的意义,“银龄音悦会”为老人带去欢乐与慰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去年9月,当上海大学大二学生陈欣语第一次参加“银龄音悦会”志愿活动时,害羞的她连抬头与老人对视都要鼓起勇气。而在最近一次活动中,这个管理科学专业的女生已经担任副领队,全程参与活动策划及现场调控。从躲在角落的新人,到能独当一面的领队,陈欣语仅用六次活动就完成了蜕变。而她与其他“宝藏青年”志愿者和“社区小先生”也用青春的热情与真诚的陪伴,为爷爷奶奶们带去了欢乐与慰藉。
为积极响应团市委“金晖相伴 青暖社区”上海青少年进社区为老志愿服务行动号召,由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宝山区代表处、共青团宝山区委员会、宝山区教育局联合主办,魔都音悦聚社群承办的“银龄音悦会”已开展多场专场活动,6月1日,志愿者们又将在杨行镇金秋晨曦老年公寓,为老人们带来一场《童趣无界·银龄游园会》。
在奉献中书写青年的成长答卷
回想起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时的情景,陈欣语记忆犹新,当时她有些忐忑地站在养老院的活动室门口,手指无意识地绕着背包带打转。作为新加入的辅助志愿者,她的任务很简单——陪老人聊天,活跃气氛。可当张奶奶热情地拉住她的手时,她却连抬头对视都需要鼓起勇气。然而,当音乐声响起的那一刻,原本害羞的陈欣语像被施了魔法:她带着真诚的笑容与老人们进行交流,眼神中透露出的温暖和关怀让人感到无比舒适。
第三次活动时,陈欣语接到了一个特别任务——负责“惊喜礼物”生日环节,即用小推车推出蛋糕并点燃蜡烛,再在老人们合影后推出去。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其实考验着她的应急处理能力。在准备过程中,突然一阵微风吹过,蛋糕上的蜡烛不小心点燃了装饰物。面对突发状况,陈欣语临危不乱,迅速而冷静地将着火的装饰物取下,手腕轻巧一转将火苗熄灭,整个过程不过几秒钟。“我当时就想着赶快(处理),不能让老人们受惊。”陈欣语事后说。
那次活动后,陈欣语成为了“银龄音悦会”的一名骨干志愿者,并担任项目对外合作部的副部长。这意味着她需要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活动的各项工作中去,了解组织运作的背后故事,并实际参与到繁琐的筹备工作中。无论是布置场地还是协调工作人员,每个细节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最近一次活动,陈欣语担任副领队,全程参与了活动策划及现场调控。她在策划阶段积极联系每一位负责人,确保信息畅通无阻。为了达到最佳效果,策划案和PPT被反复修改多次,她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第一时间完成任务。活动现场,她全神贯注于每一个环节,即便在空闲时间里,她也主动走向老人们,带着笑容与他们交流互动,给予陪伴和支持。“这就是‘银龄音悦会’最美的意义——在给予爱的过程中,我们都在成为更好的自己。”陈欣语说。
以青春之名践行敬老爱老传统美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获悉,去年以来,“银龄音悦会”已举行了多场专场活动,志愿者们以青春之名,践行敬老爱老传统美德,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在每次活动启幕前,总有一堂特别的“志愿者备课”环节,项目发起人给志愿者们介绍“银龄音悦会”项目的初衷、理念,并传授助老服务的礼仪规范和注意事项。
据介绍,依托宝山区青志协会员资源,宝山团区委以系统化培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水平,打造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温度的“宝藏青年”为老服务团队。线上,通过“银龄音悦会价值观解析”“代际沟通心理学”等课程,深化志愿者们对“爱与平等”服务理念的认知。线下,通过志愿者“结对互介”快速建立团队默契,开展“情景模拟”实战操练,教会他们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当志愿者们反复练习“蹲下身平视老人”“握拳轻叩膝盖代替鼓掌”等技巧时,他们逐渐明白:真正的尊重,藏在每一个微小动作里。
每次活动开始前,从节目流程到老人入座路线,志愿者们化身“细节控”,反复彩排,精益求精。“一次活动中,为了让轮椅老人看清舞台,我们调整了三次话筒高度。”存志高中乐队主唱孔妤萱说。
而在活动内容方面,志愿者们也是动足脑筋。上海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上海体育大学音乐协会、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同州模范学校、宝山职校、庙行实验学校等大中小志愿者发挥自身优势,“社区小先生”们轮番表演才艺,高中生、大学生志愿者们以团队形式为活动增添更多“惊喜彩蛋”。比如,母爱主题沉浸式演出中,节目单就暗藏“母亲节”情感线索。除了音乐,志愿者们还设计沉浸式游戏,甚至利用AI技术让泛黄的家庭照片重现生机。“当听到老人们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时,所有的付出都变得格外有意义。”设备志愿者严湘感慨地说。
“银龄音悦会”不仅是一场文化惠老行动,更是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社会的创新实践。未来,宝山团区委将持续深化“专业化培训+品牌化运营+常态化服务”模式,让更多青年在志愿服务中读懂爱老敬老的意义——感恩不止于礼赞,更在于用行动传承爱与温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