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殊途同归,世界各国非遗保护呈现多样化态势
2025-06-10 专题

2025年国际(上海)非遗保护论坛。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李勤

近日,“2025年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来自中国、日本、西班牙、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巴林、英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与非遗代表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充分展现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交流。

已连续举办了十三届的“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作为庆贺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重要活动,是被列入中国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规划项目和《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上海市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友城建设的重点文化交流项目。该论坛还被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列为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重要庆祝活动,也是已连续举办了十五届的“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的配套活动。往届论坛得到了全球70余个国家的政府机构、行业组织、艺术家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广泛支持。

本届论坛由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以“各美其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样性呈现”为主题,围绕非遗的多元表现形式与社会参与机制,设置了“非遗保护的多元特性与国际化视角”“非遗保护的社会参与与文化认同”“技术与创新对非遗保护的助力”三大议题,邀请了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与非遗代表,分享各国非遗保护在传承机制、数字创新、公众参与与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论坛同期还将举办第十五届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展览以“各美其美”为主题,汇集了来自38个国家的艺术精品,充分展现文化多样性之美。

青年报记者 李勤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